本报记者 马秀梅 马龙 陈礼娟 冯元鹏
又是一个激情干事的季节。犹如一个“约定”,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2021年全州第一季度重点工作迎来了一次“集中检阅”。
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新兴产业崛起发力,一座座村庄院落焕然一新……4月27日至29日,州委书记郭鹤立,州委副书记、州长马相忠,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明杰,州政协主席王正君,州委副书记张志军率领观摩团走进我州8县市,现场观摩指导全州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集中检验了各县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共同见证着各县市上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生动实践;切身感受了全州重点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热潮。
此次观摩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行程紧凑,三天的时间内,观摩团成员平均每人每天的行走步数将近2万步,然而每个人都知道他们还有更重要的路要走。“追赶超越”每个字都是走字底,那么首先就要走起来、干起来。
三天里,观摩团成员入园区、下工地、进农田,大家边走边看、边问边议,看项目谋划,听产业布局,比建设进度,议未来发展,不仅看到了新变化、新特色,也相互比较找出了各自的差距,凝聚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精气神。
“通过观摩,增强了我们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观摩让我们受到了触动,看到了不足,找准了定位,明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干劲。”“这次观摩既是一次交流学习,又是一次集中检阅,达到了学习交流、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的效果。”……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观摩为契机,按照州上的决策部署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正视不足、补齐短板、加压奋进,坚决打好“四个攻坚战”,全力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着力培育“五个百亿级产业”,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让产业链条“长”起来
重点项目建设是拉动有效投资、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由投资到产出,好项目才是硬核发展之路。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基于这样的共识,各县市纷纷拿出硬项目,从第一站观摩和政县松鸣岩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到最后一站东乡县的唐达路建设,三天时间内,观摩团成员先后实地观摩了30多个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建和续建项目。
总投资7.2亿元的临夏·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临夏市乃至临夏州文化旅游的地标性建筑,是临夏市打造旅游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总投资36.09亿元的三甲集畜牧交易综合服务市场项目,是广河县立足区位优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现代牛羊交易专业市场,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羊150万只以上、牛30万头以上,将极大带动周边县市养殖户和贩运户发展;
预算总投资5.47亿元的康乐莲麓至积石山大河家旅游扶贫大通道(积石山县段)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带动沿线17个风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惠及10万人;
……
足迹所至,目光所及,镜头所录,观摩期间,穿行于我州各县市,只见到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繁忙奋战的项目建设者,我州干部群众正在以坚定的决心和满腔的热情,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演绎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这一个个鲜活的项目,不断冲击着大家的眼球,激发着大家的思维,令人目不暇接。“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无疑是一条提质增效、壮大规模的有效途径。”“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和重点工作。”……大家对各县市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下,县域经济初步实现产业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喜人态势纷纷“点赞”。
正如大家所说,项目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是拉动临夏发展的强大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项目就是抓民生、抓项目就是抓希望。今年以来,全州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政策机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争取谋划实施了基础设施、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生态建设、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重点项目,拉开项目大会战序幕,创造了“临夏速度”,助推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州生产总值8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增长41.8%,增速居全省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元、增长14%,增速居全省第3位;人民币贷款余额566.72亿元、增长15.27%,增速居全省第2位。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目标就在前方,新的征程等待我们。无论是在观摩期间,还是观摩总结会上,郭鹤立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助推临夏长远发展的首要任务来要求,他要求各县市以观摩为新起点,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州委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的安排部署,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基础上,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继续加大谋划争取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梯次推进。要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抓和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前期工作,做实项目本子,解决困难问题,特别是要紧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聚焦发力,力争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一个大的跃升。
调结构: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要牢固树立‘一年庄稼两年务’的理念,下大力气打一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力争特色种植面积超过160万亩,让昔日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草包地’变成‘金土地’。”去年底,州上对我州“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暮春时节,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产业结构调整调得怎么样?能不能完成制定的目标任务?观摩团成员十分关注。观摩期间,大家先后来到和政县扶贫开发公司千亩赤松茸种植基地、东乡县唐汪镇白咀村农光互补项目、康乐县五户乡朱家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黑木耳生产基地、积石山县石塬镇千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临夏市枹罕镇街子村西瓜种植基地、广河县城关镇火红村信达庄苑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临夏县中荷(国际)鲜花港等地,走进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工厂车间,实地察看、了解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四月的临夏,到处是一派春耕生产的火热景象。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各族群众正在开展菌棒制作、棚架搭建、土地翻整、覆膜和栽培等工作。“这里种植金耳气候适不适应?预计亩产能达到多少?产业带动效益如何?”每到一处,观摩团成员与企业负责人、种植户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建设规模、产销对接、产业效益等情况。“以前是政府流转土地建大棚,动员群众种食用菌,现在是群众自发建大棚,种起了黑木耳、赤松茸、羊肚菌等。”当听到这样的答复后,大家十分欣慰。
的确,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稳定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州各县市牢固树立“冬闲人不闲”“一年庄稼两年务”的理念,按照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补办法》,并立足区位条件和农业产业基础,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抢抓农时、全力推进,“牛羊菜果薯药菌”等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州特色种植业面积已达到103万亩。
“兴奋、亢奋、振奋”,观摩总结大会上,郭鹤立连用三个词表达了自己的观摩感受。他说,各县市的工作扎实有力、进展迅速、亮点频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效果十分明显,探索出了符合临夏实际的发展路子,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农业发展领域,专业市场快速发展,引进了许多农业专家、技术能手和优良品种、先进机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喜人;畜牧养殖业绿色化、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传统产业的优势进一步释放。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唯有遵循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各县市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做好产销对接,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让黑土地变成‘软黄金’。”郭鹤立这一番肯定的话语和明确的要求,更加坚定了大家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优生态:让临夏大地“靓”起来
天蓝水碧,民之所盼;环境优良,民之所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州各县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全力以赴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坐落在太子山下的积石山县寨子沟乡曹姚村,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民居掩映在群山绿树中,宛如一幅江南风情画卷。观摩团称赞该村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东乡县达板镇凤凰山上,到处可见运输树苗、挖坑栽树的身影,一排排新栽植的云杉亭亭玉立,春意盎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走进康乐县莲麓镇足古川村沙古社,宽敞的村社道路平整干净,整齐漂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文化墙上展示着乡风乡韵乡愁,一幅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眼前。
……
观摩期间,观摩团成员来到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临夏市2021年南北山生态建设现场、和政县大南岔河流域等地,目之所及,皆是全州上下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改造山河的场景,美丽临夏、美好临夏建设展现出新气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何其美好。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以改造山河的勇气和担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了一份扎实厚重的“绿色答卷”。
“通过观摩看到临夏大地变得漂亮干净、时尚洋气。”这是马相忠参加观摩后的最大感受,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他要求,各县市在保持良好工作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十大生态项目”,深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突出抓好沿库、沿河污染防治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干!只争朝夕!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慢不得、等不起。一次如期而来的“集中检阅”,一次互相学习的“现场教学”,必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必会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