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他是藏族人民的好儿子。
他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人士,却放弃讲经布道,率领百姓拿起刀枪,追求自由和幸福。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他就是我省革命先烈肋巴佛。
走进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刻下了历史的记忆,烙上了红色印记,无不让人肃然起敬。该馆主要以文字、图片、实物及场景再现的形式,展现了革命烈士肋巴佛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4月14日,记者跟随该馆讲解员张小兵,瞻仰了这位红色活佛的革命事迹和传奇人生。
肋巴佛(1916—1947),即怀来仓活佛,乳名康三哥,藏族,1916年10月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一个贫苦的藏族牧民家中,后全家流落临夏,经藏传佛教宗教仪规被确认为松鸣岩寺十八世怀来仓活佛。1923年4月,在和政县松鸣岩寺坐床,经名金巴嘉木措,法名贡却·单增。1943年3月27日,肋巴佛带领藏汉群众,在临潭冶力关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甘肃南部农民起义,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牵制了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反动军事力量,支援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春,肋巴佛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他去延安学习途中不幸遇车祸牺牲,年仅31岁。“据知,他是我省第一位藏族共产党员,也是全国唯一一位由活佛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人士。将一名活佛发展成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统战力量。”张小兵说。
1935年到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甘南藏区北上抗日,革命军队的严明军纪和中国共产党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主张传遍藏区草原,对肋巴佛触动极大,促进他在思想上进一步觉醒,这让他仿佛在迷茫的大海中看到了引航的灯塔,他深深地认识到,贫苦人要翻身,必须走红军的道路。“在红军的影响下,肋巴佛开始在贫苦人中间串联,成立了七部落穷人组织‘草登草洼’,与六部落反动牧主组织‘草周草洼’抗衡,点燃了藏区的革命星火。”张小兵介绍。
1942年,甘肃南部遭遇大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人民的苦难,国民党政府不仅没有赈济百姓,反而巧立名目,更加残酷的欺压百姓。 肋巴佛亲眼目睹百姓疾苦,无比愤慨,经过秘密筹划,于1943年农历2月23日率领藏、汉、回、土、东乡等6个民族的上万名群众在临潭冶力关泉儿滩誓师起义,创建“反蒋抗日民族联军”,肋巴佛任总司令。
起义军建立后,分两路攻克洮州(现临潭新城镇)城,击毙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赵廷栋和县长徐文英等人,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响应。“这一起义史称甘南民变,又叫‘甘南农民起义’,其中比较著名的战役有攻克洮州城、激战埋人沟、扬兵草川崖、血染滩歌镇等。1943年6月,由于国民党军疯狂镇压,义军缺乏武器装备,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了。”张小兵说,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表达了以肋巴佛为代表的甘肃各族人民坚持抗日,反抗贪腐,反抗暴政,向往民主、向往光明的心声。
甘肃南部农民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政府采用“收买”和“清剿”的反革命两手,诱骗和捕杀起义领导人。在白色恐怖下,肋巴佛既不惑于高官厚禄,也不惧于血腥镇压,依靠人民的支持,继续坚持斗争。1943年9月初,他策动集结卓尼北山藏兵,重创国民党第十二师周体仁部,歼其300余人,伤100多人,史称“北山事件”。1947年春,经甘南民变工委领导人高健君、牙含章介绍,在渭源毛家窑,肋巴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由活佛转变为共产党员的梦想。
1947年6月,为了策应全国和西北地区的解放,中共甘南民变工委决定派牙含章向中共中央西北局汇报陇渭地区工作情况,同时决定肋巴佛赴延安学习。他们扮作商人,搭乘国民党运货的军车,途经平凉安国镇时,不幸发生车祸。肋巴佛遇难牺牲。“车祸发生后,党在平凉的地下工作者和当地群众将肋巴佛以大商人的身份,安葬在平凉安国镇三十墩南壕,并用一块青砖做了标记。”张小兵说。肋巴佛牺牲在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道路上,他的一生像一面旗帜,让信仰的火种延绵至今,生生不息。
全国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公开肋巴佛遇难的真实消息,也未曾对他的英雄事迹作出客观的评价,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肃省委召开了“甘南农民起义座谈会”,首次公开了肋巴佛烈士遇难的消息,并对他的历史功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肋巴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9年,肋巴佛烈士被评为“感动甘肃人物”;2012年,民政部为肋巴佛补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肋巴佛是一位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活佛,是民族团结的楷模。他勇敢追求革命真理,率领藏汉群众反抗暴政,为求民族解放、促成民族共同团结和繁荣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光辉的人生赞歌。在中共甘肃省委下发的文件中这样评价他:“肋巴佛以活佛的身份,率领藏汉僧俗群众反抗国民党暴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我国现代史上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