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琼洁 通讯员 朱振斌 李洋洋
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作风锤炼。
自4月10日起,一场为期10天的干部职工万人大培训活动,激励着临夏市45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满怀信心、迈向建设发展的新征程。
“这次大培训使临夏市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从而更好地展示临夏市的形象。”“通过培训,我们要在即将举办的牡丹文化旅游节及各项重大项目的推进和事业的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万人大培训活动在临夏市党员干部职工中迅速掀起了“大学习”“大讨论”热潮。
连日来,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要求,自觉扛起培训干部的政治责任,加班加点筹备会议,邀请了省委党校和重点院校的优秀讲师,以“四史”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两会精神、干部行为约束以及公务员礼仪培训等为主要内容设置课程,人社、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领域在分会场开展培训。通过学习典型找差距、补短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史学习教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各项目标任务上,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市上举办‘提服务质量,展临夏风采’的万人培训大会,目的就是提振干部信心、转变干部作风。在各种重大项目的推进、重大活动的举办、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干部是关键,专题培训让大家在思想上加油充电,更让大家对做好为民服务的本职工作多了一份热忱和坚定的信念。”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专题学习培训邀请省委党校讲师、国际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和州委、市委党校讲师,结合工作实际,用质朴的语言、详实的事例和真挚的感情,系统全面地为学员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分享了喜悦感动,传递了信心决心。
省委党校教授朱彩萍告诉记者:“临夏市举全市之力,举行万人大培训,彰显了临夏市委领导坚强的政治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以及很高的政治站位。活动部署周密、安排组织到位,培训中会场秩序井然,大家埋头做记录、凝神听讲,学习的氛围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了临夏市党员干部的风采和加快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两天一期的培训中,学员们认真听讲,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锤炼,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刚刚参加完培训的折桥镇祁牟村包村干部冯慧杰收获满满。她告诉记者,此次培训让自己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民服务不能说在口头、停到纸上、流于形式,而是要在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履职尽责中去落实、去担当;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运用好学习培训成果,补足精神之钙,带领村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名包村干部,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担当,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此次万人大培训活动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课,不仅阐明了为什么学、学什么,而且指出了怎么学、怎么干。
当迫切需要通过加快优化全市各行各业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聚人气、提效能、树形象,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时,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使干部职工更加坚决落实州委对临夏市提出的“六个排头兵”的期望嘱托,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旅游服务,让住在临夏市的群众得到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好处,让来到临夏市的游客拥有更多美好的体验。
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着装、遵守职业礼仪,围绕提升企业和群众、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供优质服务。市人社、商务、市场监管、文旅、交通、宣传等相关部门,通过培训切实肩负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的部门监管指导责任。通过培训学会更多站在“群众视角”“游客视角”,着力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加快提升城市亲和度,引导各行各业主动宣传临夏、推介临夏,让更多游客了解临夏,热情推介河州“花儿”、紫斑牡丹和砖雕、彩陶、雕刻葫芦等艺术文化。
这次集中学习充电,使临夏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补齐能力素质的短板,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为民服务方面体现特色、打造亮点,用实际行动讲好临夏故事、传播临夏好声音,唱响建党百年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