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平
近日,记者来到康乐县附城镇中园村,昔日的村庄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整的道路、漂亮的住宅、宜人的环境让记者眼前一亮,由当地政府谋划筹建的中园村乡村记忆馆更是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进乡村记忆馆,里面面积不大,却存放着村里不少压箱底儿的“宝贝”,展台上摆放着上世纪承载一代人快乐的黑白电视机,农耕用的犁耙镰刀、链架、骡子擁脖等生产工具,静默地讲述着“吃水靠人挑,运输靠畜驮”的岁月。还有平常家用的煤油灯盏、陶瓷茶壶、水杯、饭碗……每一样老物件都承载着中园村人一代又一代的记忆,参观者在这里聆听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寻找记忆、感受历史、奋斗当下、展望未来。
中园村原村书记周仲铭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园村相比以前变化很大,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文化广场都修到了大门口,各方面的生活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留住乡愁,留住时代记忆,乡村记忆馆不仅是后人追根溯往的源泉,更是我们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时代见证。”
记者了解到,中园村乡村记忆馆由“乡村记忆展厅”“党史展厅”“追梦展厅”“星空影院”“青年之家”“综合文化厅”6个板块构成,详细介绍了中园村的历史和愿景,展示了村上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馆内收藏的老物件不仅记录了中园村村民生产生活的变迁,也见证了村里发生的的“大事件”。从以前艰难困苦的生活,到现在家家户户新居里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翻开了群众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该村包村组长马学海告诉记者:“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的乡村记忆馆还会继续完善,这里承载了中园村老党员干部们的坚守与担当、责任与奉献、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园村新一代村民的精神故乡,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乡村记忆馆,留住的不仅是乡愁,更是对乡情人文的眷恋。只有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方能留住乡愁,并鞭策新一代党员、干部、群众在乡愁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