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怀斌
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中午,州农科院的3位负责人心系基地科研,不约而同赶往河州云菇试验示范基地。他们看望在基地值班的科研人员,查看羊肚菌和赤松茸的培育、管理和采摘情况。
副院长郭青范告诉记者:“做好食用菌试验示范是州上的要求,也是我们全院上下最迫切的愿望,所以大家身在家里过大年,心却在基地试验田。”原来,2020年10月以来,州农科院在河州云菇试验示范基地先后种植了119座大棚食用菌,由30多名科技人员蹲点指导生产和管理,目前,羊肚菌、赤松茸长势喜人,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几天,第一批种植的羊肚菌、赤松茸开始采收。第二批种植的羊肚菌、赤松茸正处于原基形成期,这个时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管理跟不上就会出现原基和幼菇大量死亡,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州农科院食用菌团队专业技术人员马正武、拜玉德、周强、王贤胜、乔冠军等主动提出放弃春节假期,在基地搞好科技服务与技术指导工作。
连日来,技术人员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像一名战士一样坚守在基地,守护着食用菌。
看着长势喜人的羊肚菌,马正武向院领导汇报:“当棚外天气发生变化时,我们及时调整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用菌营养、水分等,使羊肚菌、赤松茸和香菇长势正常,并记录、总结经验。”
农科院负责人与技术人员一道,仔细查看每一个棚的种植情况,集体会诊把脉、总结经验……
不觉时间已到傍晚时分,基地四周闪烁着万家灯火,他们讨论的话语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