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龙泉书院的禀呈
龙泉书院位于今和政县城东。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开始筹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成龙泉书院。杨增新自捐俸银一千两,并动员磨户捐款:“卑州创建龙泉书院动用磨捐银两并将实存银两发商生息”“各磨户遵札换领新帖,每户领帖一张捐河市平银一两四钱,通计约可集款千金之谱,归入宁河龙泉书院发商生息,所得息银作每岁延师主讲之费”。
杨增新在《详报收获磨捐创建宁河龙泉书院将动用银两报销》呈文中提到“截至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止,共查获渠水磨九十四轮,川水磨七百二十七轮,山水磨二百二十轮,每户捐银一两四钱,共收磨捐一千四百六十两二钱,又卑州捐廉银一百二十两一分七厘二毫,共实收银一千五百八十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创建宁河龙泉书院一所,计内院正房三间,耳房两间,厢房六间,外院讲堂三间,书房三间,头门一间,自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一动工起至八月三十日竣工止,共动用木料砖瓦工匠各款银五百八十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此项工程由绅士王仲甲、陈光德等经理,而驻防宁河之曾旗官永国亦拨勇帮工,故需费省而成功速,除开支外,实存市平银一千两发商生息,作为每岁延师之用,从此山长之束修有资,诸生亦肄业得地,又有岁入租粮以助膏火,学校当渐有起色也”。用自捐俸银和磨户捐款,发商生息,支付先生工资;并购置旱地17石,年收租4石(约3200斤),补助师生伙食。
书院建成后,设置山长(负责人)1员,每月十一、二十为课期。生童10名,均有奖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龙泉书院为第三区第一高级小学。辛亥革命后,书院由原址迁移到财神庙,并合并3处私塾,称之为龙泉高等学堂,成为当时和政地区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