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01月20日

恢复河州凤林书院

凤林书院位于临夏城内文庙街东口。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河州知州周植捐资创设,后毁于同治变乱。乱平,继任知州亦曾修复原貌,重加扩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因河州兵燹停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杨增新到任后,即捐资拨款,恢复重修凤林书院。当时,除自捐俸银500两外,从董福祥办理河州善后时所拨的白银、田地、房产中,拨银5500两,作为书院基金,发商生息;拨东川水地27石(每石约20亩),北塬旱地5石5斗;在大什字修楼房铺面6间,文庙街口修铺面2间,用于书院用度,并聘请举人杨清(清宣统《河州志》总纂)为山长(负责人),整顿院务,招收生童。

书院开设纲鉴、御批通鉴、论文、笔算、数学、地理、格致等课程。每逢课试,杨增新亲往书院阅卷,讲经授课,师生叹服,从此凤林书院文风日盛,声誉斐然。杨增新还选优等生邓隆、张质生等到署衙读书,亲自教授。庚子(1900年)、辛丑(1901年)恩、正科考中举人9人,两榜解元均出河州,为全省之冠,时人有“王公(全臣)活我,杨公(增新)教我”之誉。出身于凤林书院的士子如金树仁(新疆省主席兼督办)、陈继善(新疆省道尹)、张乐山(临夏专区副专员)、张竹庵(新疆省任旅长)等,或军或政,不乏其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凤林书院为河州凤林学堂。1915年,邑人在凤林学堂东北隅为杨增新建生祠一座,曰“杨公祠”。

--> 2021-01-20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5591.html 1 恢复河州凤林书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