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01月19日

稳就业 保民生 促发展

——2020年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马茹萍

全州新增城镇就业21306人,完成年计划18000人的118.4%,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18元,增幅为7.5%,超出7%的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

全州完成全员劳动力技能培训116786万人,占任务数108954人的107%;

全州共输转城乡劳动力55.86万人,其中输转贫困务工人员25.82万人,创劳务收入130.42亿元;

……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我州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推动人社扶贫工作,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的严峻形势,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兜牢底线、强化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牛肉拉面、中式面点烹饪、实用养殖、工艺制品、装挖机、电焊……在我州各县市乡间村里,各类技能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去年,全州各级人社部门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我在这个培训班学到了拉面和炒菜的技能,以后就可以靠学到的技能开一家小饭馆,实现我的梦想。”2020年4月的一个早上,临夏县漠泥沟乡群众马索菲娅早早来到乡上举办的技能培训班,认真学习。

去年,全州人社部门开拓思路、创新举措,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资源利用不充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管理不规范、培训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全力推动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力转变,提升全州劳动力培训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狠抓“两后生”技能培训,通过上门动员、就近组织等形式,开展中式面点、烹饪、美容美发、装挖机、电子商务等9个工种的培训,坚决不让一个“两后生”直接流入社会。

另一方面,开展全员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线上培训、职校培训、田间地头培训、用工企业和扶贫车间以工代训等形式,组织各县市完成116786人的培训,超额完成任务。

为填补我州没有专业技工学校的空白,州人社局积极争取、多次汇报,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国家、省上相关部委的帮助指导下,临夏州技工学校暨公共实训基地于2020年4月28日开工建设、10月28日主体完工,计划今年5月全面竣工,这是我州第一所隶属于人社部门的专业技工学校和实训基地,结束了临夏没有技工学校的历史。

劳务输转拓宽脱贫致富门路

劳务输转是就业扶贫的核心,是脱贫攻坚的有效之策。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州结合本地劳动力富足及东部企业用工量大的实际,通过“外送”“内输”,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实现了从“家门”“车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探索出务工人员“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全程化、一站式劳务输转新模式,着力打造“临夏劳务”品牌。

闵有成是和政县三十里铺镇祁家沟村村民,全家11口人,上有70岁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因弟弟夫妻俩有残疾,所以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闵有成的肩上。他和妻子外出打工,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贫困现状。

“2017年,我和媳妇去厦门打工,工资加补助,两人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闵有成说道。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去年,我州劳务系统为了确保在疫情影响和脱贫攻坚收官验收双重压力下,全力做好劳务输转工作,牵头制定各类政策性文件,定期开展劳务输转数据比对,全面落实劳务奖补政策,积极对接开发江苏、山东、天津、四川等劳务基地,持续扩大输转规模,强化就业扶贫工作。

截止去年底,全州共输转城乡劳动力55.86万人,其中输转贫困务工人员25.82万人,创劳务收入130.42亿元。

2020年,全州共为77741名贫困务工人员、184家“扶贫车间”、88家企业、34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实劳务输转及企业用工奖补资金2.24亿元。

扶贫车间推动就地就近就业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绣花解难题。由于我州劳动力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乡村妇女,农闲时她们长时间无收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增收问题,是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乡村扶贫车间的建立,有力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州通过创建扶贫车间,激活当地内生动力,提高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在东乡县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缝纫机“嗒嗒嗒”作响,41岁的马苏代和同事们正忙碌在生产线上,扶贫车间的工作让她们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到这里上班挣钱,一个月最少有2700元收入,既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有可观的收入,心里觉得特别踏实。”马苏代告诉记者。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许许多多像马苏代一样的农村妇女,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扶贫车间不仅能吸纳当地的贫困劳动力,更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去年,我州持续扶持建设扶贫车间,坚持内引外联相结合,充分运用厦门、临夏对口帮扶机制,落实“两免一补”等扶持政策,引进效益好、能带贫的企业在我州建设扶贫车间。加强扶贫车间动态管理,实行“认定”与“退出”同时进行的动态监管模式。督促指导建立内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实行负责人带班制和封闭式管理,指导扶贫车间用足用活各类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扩大生产、增加效益,鼓励从“扶贫车间”向扶贫工厂升级,带动更大规模的当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截止去年年底,全州累计建成扶贫车间340家,带动就业1556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939人。

就业创业保障民生提质增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业“成绩单”尤为重要。

充分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去年,我州通过组织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选拔考试,大学生进企业民生项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等,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疫情期间,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举办网络招聘活动10场,累计参加网络招聘用人单位191家,发布招聘岗位456个,需求人数6789个,与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2400多份。并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广泛组织招聘活动,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招聘服务活动、高校毕业生春季、秋季专场活动,举办了临夏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等多场次专项活动;面向农民工、退役军人及家属等就业困难群体,依托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后举办了2020年临夏州金秋招聘月公益性招聘活动、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招聘行动等63场次网络招聘会、线下招聘会,部分招聘活动直接延伸到乡镇,有效推动了各类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去年,我州创新开展创业扶持,简化贷款手续,以大规模创贷资金刺激、带动劳动力创业就业,实现增收。2020年全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总规模已达到7.06亿元,共为符合条件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823、金额62.05亿元,为41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70万元。

去年,我州针对疫情期间部分用工企业减少用工,造成部分群众就业困难的实际,开发3788个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社会工作等临时公益性岗位。为筑牢政策兜底保障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市开发爱心理发员、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乡村绿化员等各类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5020个。

无数耕耘,无数收获,刻在岁月的年轮上。无数期待,无数憧憬,落在未来的考卷上。2020年,全州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人社扶贫职能优势,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在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方法,打出了一套人社扶贫“组合拳”,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人社力量。

--> 2021-01-19 ——2020年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5530.html 1 稳就业 保民生 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