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礼娟)“十三五”期间,我州统筹林草生态建设,坚持高位推动,结合生态扶贫,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动植树造林绿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完成生态林91.82万亩,新建优质林果基地55.31万亩,封山育林20.73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327.1公里,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56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1.38%;全州完成人工种草面积86.5万亩,完成退化草原修复面积137.02万亩,草原覆盖度达到71.8%。
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2018年以来,全州一半以上的造林绿化任务安排到贫困县、贫困乡镇和贫困村,优先安排建档立卡人口参与造林绿化,获得劳务性收入。全州聘用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3598名,累计落实管护资金11064.8万元,实现生态脱贫3406户、17613人;连续聘用草原管护员1171名,三年累计落实资金702.6万元。全州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9.02万亩,累计落实种苗种草费2577.36万元,现金补助6651.93万元,涉及建档立卡户1711户,户均获得收入1001.67元。
新建基地与扩面增效相结合。“十三五”期间,全州新建优质林果基地55.31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04.6万亩,实现林果产值30.24亿元;种苗基地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累计销售收入9.77亿元。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州林草科技推广项目3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14项;举办科技培训班170期,培训干部职工1100余人(次)、农民技术员50000余人(次);科技贡献率由“十二五”的40%提高到4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