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2月31日

真心实意把群众当亲人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梅文娟

本报记者 郭慧霞

2016年3月,在临夏市水保站工作的梅文娟被选派到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扛起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几许真情。”初到瓦窑村,梅文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这里的群众。只要入户,她就会把了解到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记在笔记本上。与村民面对面交心谈话,让梅文娟对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贫困户致贫原因心中有了数。此外,她也时常和村民们一起交流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

正是这份真诚,使梅文娟赢得了瓦窑村村民的信任,也为她在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

从踏入村子的第一天开始,梅文娟开始谋划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心里想到的、眼里看到的都是可以运用到脱贫致富中的各种资源。但她认识到,要想实打实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首先要学习中央和省、州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文件,用理论武装头脑。因此,她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通过自学、业务培训等多种渠道持续“充电”,将各项帮扶工作要求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烂熟于心。

“扶贫工作不能只强调解决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小事情,这样群众才能信任咱们。”梅文娟告诉记者,她时常提醒自己,要真心实意把群众当亲人,为他们谋实事。

村民赵进良年事已高,但身患尿毒症,每次住院治疗费用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梅文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按相关规定为赵进良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积极与城郊镇民政部门沟通,帮他申请办理了公益性岗位。“梅书记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亲得很!”赵进良说。解决了赵进良的“难心事”后,梅文娟每次遇到他,他都会说上两句“知心话”,还叮嘱梅文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瓦窑村地处北山脚下,红水河穿村而过,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全村人的共识。为此,该村制定了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村社道路修建、改造和群众庭院美化工程,把荒地改建成停车场,打造诗情画意的特色旅游村。

50多岁的刘春云是该村的建档立卡户,前几年靠外出打工,实现了脱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无法再靠外出务工挣钱。眼看着就要步入返贫的行列,他自己着急,梅文娟和其他村干部们更着急。2019年初,村上的停车场修好后,他被聘为保安,从此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家里人口多,老伴患有慢性病,两个孙子还小,儿子打工挣的钱全家花,手头紧。要不是村上发展旅游修了这个停车场,我们家又要返贫了。”刘春云说,“梅书记经常跟我们说,虽然脱贫了,但不能只等政府救济,过好日子还要靠自己呢!”

“俗话说,前三年看变化,后三年看发展。现阶段,瓦窑村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开门红’夯实基础,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梅文娟对瓦窑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 2020-12-31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梅文娟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4562.html 1 真心实意把群众当亲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