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站在东乡县凤山乡陈二甲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向远处望去,湛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视线转到眼前,只见一个个漂亮的小院里晒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屋后的圈舍里养满了肥硕的牛羊。
2016年,陈二甲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还未建成,这里便迎来了第一个住户马松吉给。他以前住在沟底,吃水、出行、就医等都极为不便。“以前我们要想去镇上赶集买点东西,要先推着自行车步行一个小时到山梁,再骑车去镇上。我们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庄稼和养羊,卖羊时我就得赶着羊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沟底供水不稳定,一到冬天就停水,吃水也只能到10公里外的镇上去买。”村民马松吉给讲起了自己以前的生活,心里充满着酸楚。
种种的不便坚定了马松吉给想要搬出山沟的念头,2016年,马松吉给获得政府补助的3万元危房改造款,再加上亲戚邻里的帮助,他在现在的陈二甲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盖起了7间宽敞明亮的大平房。
搬上来后,马松吉给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公路就在家门口,出行随时都有车,家里的交通工具由一辆自行车发展到摩托车,再到添置了一辆农用三轮车。院里的自来水一年四季畅通,一家人从此告别了去镇上买水生活的日子。
2019年,易地搬迁点建成使用,马松吉给的老邻居们也纷纷搬了上来。“我们上来时,房子已经盖好也基本装修好了,我们自己再添置点东西就可以直接入住。村上还把那条去沟底的路也拓宽了,现在去地里可以直接开着三轮车去,住在这里孩子上学也很方便。”村民马文龙说。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根据陈二甲村种养殖传统,村帮扶干部积极引导群众扩大养殖规模,调整种植结构。“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养殖和务工,解决了群众住房、出行、吃水等难题后,我们再积极引导他们扩大养殖规模,今年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村上种植花椒、啤特果等示范经济林151亩,发放创业贷款29户275万,新建暖棚圈舍50座。目前全村牛存栏126头,羊存栏3289只。”陈二甲村包村工作组组长唐国亨介绍道。
如今的马松吉给正干劲十足,打算明年继续扩大养羊规模。“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在这几年的好政策下大变样,以前自己都没地方住,更不要说多养些羊。搬上来后我家有了一个可以养100只羊的暖棚,今年还贷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以前是人赶着羊去市场卖,现在是车拉着羊去卖。从人都坐不上车到羊‘坐’起了车,这也算是我们搬上来的一个大变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