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茹萍
“潘书记是组织上派来的工作能手,肯干事,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潘世学是和政县委组织部派遣到马家堡镇小河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为贫困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小河村全村共有394户1985人,主要产业是种植和养殖。刚到村上,由于很多工作都不熟悉,潘世学便带着乡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家庭,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程序进行贫困户精准识别,并对评议的47户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尤其是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为此,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我们应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注重精神扶贫。”潘世学说。
该村山岭社的贫困户马哈三是残疾人,家有5口人,3个孩子都在上学,只有妻子陈开麦一个劳动力,全家享受农村二类低保,是兜底保障户。潘世学认为,扶贫先扶志,他经常与马哈三夫妇聊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讲政策、想办法,并帮助他家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新修牛圈12间,养殖牛羊。接着,潘世学和村干部帮他家争取项目,硬化了院落、维修了院墙、新建了大门。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让马哈三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如今的马哈三走起路来腰板也直了,致富劲头十足。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潘世学和村干部排除万难,积极争取项目。今年,村上实施创业担保贷款44户448万元,鼓励群众利用资金发展养殖业。此外,该村落实了“1+3+5”产业扶持到户奖补资金42户18.2万元、住房提升工程32户106万元,维修院墙67户63.1万元,新建大门62户18.6万元……这一系列项目的扶持,很大程度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改善了人居环境,消除了视觉贫困。
潘世学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上记满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谁家有学生辍学的倾向,谁家有患大病人员……为了真正掌握群众的生活现状,他逐门逐户开展走访调研,详细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短板,仔细询问群众诉求,并形成调研报告,如实向上级部门反映。
就这样,潘世学“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一步一个脚印,将驻村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