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2月20日

真帮扶 让贫困群众过上好生活

——记全州帮扶工作先进集体临夏市委组织部

本报记者 马琼洁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路直通农家,一幢幢新修的房屋排列整齐,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这是临夏市委组织部在帮扶折桥镇大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交付的答卷。

自市委组织部到大庄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红色引擎”作用,与各帮扶单位协力配合,带领全村困难群众迎难而上、勠力同心,经过3年的努力,2018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大庄村位于临夏市折桥镇北部,2013年贫困发生率为68.08%,全村836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怎么扶”“扶什么”成为当初市委组织部帮扶工作面临的问题,经过多次协商研究,该部决定按照大庄村户情实际,采取因人制宜、因户帮扶的“绣花式”扶贫,一块一块去啃阻挡群众摆脱贫困的“硬骨头”。

在脱贫攻坚中,该部注重选好用好驻村队员扶贫“生力军”,聚焦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充实大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了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基层工作的正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30名干部联系帮扶53户精准扶贫户。先后12次召开宣讲辅导会,对驻村工作队及全体帮扶干部辅导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惠民政策等方面内容,提高帮扶干部扶贫工作的业务能力水平。

“没想到小小十字绣,能帮我们家致富,我们非常感谢帮扶干部们对我们的帮助。”5社村民金满斟一家,因缺技术、缺资金被列为建档立卡户,帮扶干部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积极动员金满斟的女婿学习装裱十字绣的技术,在家接活装裱,家庭年收入从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3.3万元,这让一家人增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3年来,共召开两户见面会6次,村民知情大会45次,现场解决村民的各类诉求200余件。多方争取资金30万元,对原有的敬老院项目整合利用,新建村级办公场所,极大地改善了“脱贫攻坚阵地”条件。市委组织部作为帮扶组长单位,发挥牵头带动作用,积极衔接其他帮扶单位帮助解决贫困户90多件实事。

大庄村一社村民马兰,儿媳患有癫痫病,儿子没有固定的工作,家庭关系不和,矛盾重重。该部多次组织帮扶小组对马兰儿子进行教育引导,动员其参加工程塔吊技能培训,并帮他联系了一家建筑工地工作,还帮他们享受到了4万元的危房补贴款。现在,房子修好了,收入稳定了,家庭也和睦了,顺利实现了脱贫。马兰逢人总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

道路通达、镇村靓丽、产业集聚、民风淳朴……现如今,走进大庄村,目力所及之处均是村美民富欣欣向荣的和谐画面,市委组织部的真情真意真帮扶,让大庄村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 2020-12-20 ——记全州帮扶工作先进集体临夏市委组织部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4197.html 1 真帮扶 让贫困群众过上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