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2月13日

苦中有乐 乐有所悟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胡宜伟

本报记者 赵好飞

“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待命,刚开始对这种没有规律的工作状态很不习惯,感觉很累。”

“群众把我当自己人,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抚慰。”

“不仅是基层工作,面对其它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也要有一个好心态。”……

2019年5月,州委统战部选派胡宜伟到东乡县果园镇宗罗村驻村帮扶,吃得了苦、苦中有乐、乐有所悟是胡宜伟到基层工作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刚开始驻村时,因为工作环境、任务等都与之前大不相同,胡宜伟在初期自我适应阶段吃了不少苦头。

第一次入户,胡宜伟发现有些群众不愿搭理村干部,有的一开口就要钱要物,个别群众甚至牢骚话不断。这些问题让胡宜伟有了怕上门入户、怕群众不说实话、怕解决不了问题的心理,也让他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畏难情绪。“从机关办公室到基层一线遇到的尴尬和委屈,那时的心理如古话‘秀才过水渠,不知先抬左腿还是右腿,总是左右为难’。”胡宜伟苦笑道。

原来在机关办公室上班,办公条件远远好于乡村,下班后还能照顾家里陪伴孩子。驻村之后,除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便利,还无法兼顾父母和孩子。由于妻子在山区当教师,驻村之前,接送两个孩子上幼儿园都由胡宜伟负责。选派到村后,任务不太重时,胡宜伟在一段时间里“走读式”帮扶。“为了能按时接送孩子,我在山路开车比较快,几次危险都与我擦肩而过。”胡宜伟忆起当初仍心惊胆战。父母身体不好,尤其今年父母两次住院,面对陪护治疗的现实和驻村帮扶的硬任务,无力兼顾的胡宜伟心痛难耐。 胡宜伟是个不服输的人,有问题就想办法去解决,群众不理解就多与他们沟通,家里有困难就协调亲戚朋友们帮忙,难题一件件解决了,他也可以安心地开展工作了。

胡宜伟初期驻村,感到为难甚至叫苦,但随着责任到人、工作压实促使他快速成长,他体会到了驻村工作的快乐。

建档立卡户马由苏已到60岁且手术后无法外出务工,胡宜伟便为他落实了二类低保,并鼓励发展家庭规模养殖,还争取到6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非建档立卡户马英虎踏实能吃苦,家里养着羊和鸡,还在家门口开了修理铺和小卖铺,胡宜伟就鼓励他加大养殖规模,扩大经营门面,还帮他申请到了农户创业担保贷款;村民马一代勒四家2019年落实了6000元的养殖产业奖补资金,拿到现金后他笑得合不拢嘴,还邀请胡宜伟到他家喝茶。“将党的好政策落实在有困难的群众身上,能让群众受惠,是我在基层工作的一大乐趣。”胡宜伟说。

他经常通过与农户串门拉家常、谈想法等方式,知晓群众的需求,慢慢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与农户真心实意交朋友,解决他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让我很有成就感。现在,村上很多群众都把我当他们的朋友。”胡宜伟说。

在胡宜伟看来,驻村工作还有一乐,是自我的历练与提高。驻村的工作每天都是新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工作任务,他在不断克服困难和坚持摸索中迅速成长,从一个机关文秘人员变成了一线脱贫攻坚战斗员。

苦中作乐的基层工作让胡宜伟有了一些感悟。村民马十二卜家主要劳动力有慢性病,胡宜伟就给他们讲慢性病卡的好处,并协助办理,还为他们家联系协调了暖棚改造指标,帮助申请到位10万元的养殖创业贴息贷款。“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更应该立足基层一线,无论是宣传好政策,还是办成小小的慢性病卡,都是一种为民服务。”

胡宜伟第一次去马木洒家入户时发现,他家有一个孩子因火灾失去了双手,看到眼前的一幕,他的心在颤抖。几个帮扶队员拿出身上仅带的现金给了马木洒,然后给他们讲解办残疾证的程序,随后又协调落实了生活和护理补贴。“我们的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觉得有爱心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出钱送物,还在于尽心尽力落实农户应该享受的各种政策资金。”胡宜伟在基层中悟到了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道理。

胡宜伟的资料袋中经常带着“十谢共产党”宣传单,入户时以便随时发给群众,引导群众常怀感恩之心。“我大概算了一下,包抓联系的建档立卡户享受到的资金全部加起来,最少的近10万元,还有20万元左右的。我得让群众明白如今的好日子是党和国家带给他们的。”胡宜伟认为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走得更远,所以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持续开展感恩教育。

“在驻村帮扶一线的点点滴滴,将会成为我人生路上刻骨铭心的回忆。”在胡宜伟看来,驻村帮扶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考验和历练,最后收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

--> 2020-12-13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胡宜伟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982.html 1 苦中有乐 乐有所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