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2月06日

“驻进”百强报业 “取经”满载而归

——民族日报社编采人员分五批赴厦门日报社培训学习侧记

本报记者 马龙 马瑞鹏

初冬时节,位于祖国腹地的临夏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远隔千里之外的厦门则艳阳如夏、郁郁葱葱。

12月5日,临夏州民族日报社第五批编采业务骨干圆满完成在厦门日报社的培训学习,满载而归。

向“短板”叫板,朝“四力”发力。

历时5个月、80堂课、5场座谈,60余人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齐聚鹭岛,由夏至冬,潜心学习新闻采编业务知识,交流新闻宣传工作,研习新闻宣传业务技能,锤炼眼力、脑力、笔力、脚力,此次分五批次赴厦门学习的采编人员承载着壮大临夏声音、讲好临夏故事、传播临夏形象的使命,完成了“守初心、担使命”的“追梦之旅”。

一席思想“盛宴”

临夏所需,厦门所能。自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部署安排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以来,厦门市用真心、真情、真策为我州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注入了“厦门力量”、增添了“厦门元素”、汇聚了“厦门精神”:一个个援建项目遍地开花,诸多扶贫难题逐一解决,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力量;一笔又一笔帮扶资金注入临夏,改变了我州贫困乡村的面貌,极大地加快了全州脱贫攻坚进程;一家又一家扶贫企业,在临夏落地生根,让众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一批又一批厦门挂职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奔走在陇原大地,与我州干群携手奋斗、攻坚克难……

十年来,双方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协作机制,从以前的党委政府单打独斗,转变为现在的党委政府、国企民企、街道社区、民间组织、爱心人士等共同参与的社会行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格局。

正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2020年,厦门日报社与民族日报社双方签署深化媒体交流协作框架协议,厦门日报社给民族日报社捐赠一辆价值180多万的新闻直播车,民族日报社60余名采编人员分五批次赴厦门日报社,从媒体融合发展、新闻报道策划、新闻编辑创新、新闻摄影技术、报纸版面美化与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培训,这是《民族日报》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外出培训。

“这是两‘社’首次进行培训合作,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抽调业务骨干进行授课,精心安排课程,把我们的办报经验悉数分享予民族日报社的同仁们!”培训前夕,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江曙曜专门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这样要求到。海西晨报总编辑陈炜明、厦门晚报社编委宁炜、厦门报业集团市场与产业战略研究所主任朱云峰、厦门日报社新闻采访中心首席记者王火炎,无论是师资力量规格,还是授课质量水平,厦门日报社都抽调精兵强将力求把培训办成精品课程。同时合理设计课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安排了线上线下的新闻与活动策划、新媒体实务的跨界操作、报业经营和品牌运营策划、新闻摄影等一系列课程,整个培训从传统新闻到新媒体知识、从文字到图片视频、从宣传形势到当前任务,涵盖了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阵地和方方面面。

课程一堂连着一堂,老师认真地讲,学员们专注地听,有问题诚恳地请教……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出入有鸿儒、指导接地气”,来自民族日报社记者部的记者张姝表示,“听得懂,接地气,很过瘾!通过培训拓展了思路、提升了能力,对如何讲好临夏故事,传播临夏声音有了更全面具体的理解。”

一堂堂“开胃”又“解渴”的课程,让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正如民族日报社编辑部编辑张原厂所说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享受了一席思想‘盛宴’。”

一场工作“沙龙”

“新闻宣传工作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培训期间,厦门日报社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郭筱淳向学员们抛出了三个问题。她勉励学员们广交朋友,相互交流,共同成长,不断培养和提升领悟、策划、业务、表达、合作五种能力。

“如何写好消息类稿件?”“如何制作好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有哪些技巧?”与此同时,学员们也是有备而来,大家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来厦前就列出了问题清单。

有提问,也有分享。培训中,厦门日报社的编采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给学员们面对面授课,逐一解答学员们带来的问题。他们耐心细致的解答,令学员们豁然开朗。

授课老师学养深厚、治学严谨,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听他们讲课,既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又陶冶情操、纯净心灵,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是学员们的普遍感慨。“老师们的授课很‘接地气’,帮助我解开了工作中的许多困惑,剖析的问题我在工作中也时常遇到,下一步我将在新媒体产品的制作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抖音、H5、Vlog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基层的好故事,采集更多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入职不足一年的新媒体记者靳林青对如何做好一名全媒体记者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有幸参加厦门日报社组织的规模大、规格高的新闻宣传培训,作为一名民族日报社‘新兵’,自身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和锻炼,并在工作中好好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

交流研讨,贯穿培训班始终。

培训期间,每天都有学习讨论的课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梳理总结学习内容,讨论课堂作业,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清晨与午间,学员交流学习收获,畅谈人生理想,一张张绽放笑脸的合影,见证了一段段友情的生长。

一次实战练兵

如何做好报纸版面设计?如何做好报业经营和品牌运营策划?培训期间专门开设了报纸质量考评、观摩考察等诸多实战练习“套餐”,帮助学员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你们的标题制作不新颖,没有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版面设计方面,线条和色块运用不够”“报纸运营和策划方面思路还比较窄”……点评中,厦门日报社的资深编采人员一针见血指出了短板和不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作为一名要闻版编辑,在编版时要有大局观,把整张报纸当成一个整体来设计,而不是单纯看成“豆腐”块式的格局。尤其在选取线条、图表、图片以及标题字等版面元素时,选择合适的设计手段,避免过于规整和平淡,相反,要设计成抢眼夺目呼之欲出的效果,这样才能给读者产生视觉冲击力,才能把版面之外的意欲传递给读者。”民族日报社编辑部编辑胡沛参加完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

今天,整个培训活动圆满画上句号。此次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日报社编采队伍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和能力,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为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家纷纷表示,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新闻综合素养,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讲好临夏故事、传播临夏声音、打造精品新闻,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贡献媒体人的力量。

--> 2020-12-06 ——民族日报社编采人员分五批赴厦门日报社培训学习侧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728.html 1 “驻进”百强报业 “取经”满载而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