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霞
一桶热水、一捆草料,看着羊一边“咩咩”欢叫,一边吃着饲草,张达吾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去喂养羊、拌料、清理暖棚,但想到正是通过这些羊脱贫致富的,张达吾干劲十足。“靠人不如靠己,虽然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有了生活保障,但我要用自己的双手继续努力干。”他一边清理槽栏一边说。
张达吾是广河县三甲集镇黑山村建档立卡户,由于文化程度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技术和资金,家庭条件贫困。纳入建档立卡户之前,他们夫妻二人在家务农,全靠儿子张文吉尼打零工赚取生活费,日子过得艰难,因此没了志气,也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2016年5月,张达吾有了发展养殖牛羊的想法后,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资金问题解决后,修建了牛羊养殖棚,并购买了20只羊开始搞养殖。
“我知道,买羊不难,但要养好并不容易,要科学饲养。为此,帮扶干部协调农牧部门技术人员为我家提供疾控检疫技术服务,我也参加了畜牧养殖培训。所有,我养的羊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死亡的现象。”张达吾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养殖故事。
通过几年的养殖,张达吾全家人均收入从2013年建档立卡时的2065元增长到8200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顺利脱贫,被村上评为“脱贫致富星”。他用实际行动实现自主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政策在他身上落地生根开花,在实现由“输血”扶贫变为“造血”扶贫的同时,也给村里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提振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8年3月,张达吾一家从山区搬迁至康家易地搬迁小区,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为了搬下来能稳得住,同年5月,他在搬迁后续产业园中申请了一座牛羊暖棚,并利用以奖代补产业扶持资金和创业贷款资金1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现羊存栏达150多只,每年下来净收入约5万元。同时,他的儿子、儿媳也在县上务工,收入3万元。靠着实干苦干,几年时间,张达吾一家生活状况焕然一新。
如今,成功摘掉了贫困帽的张达吾的精气神儿比以前更足了。他从一个贫困户转变为一名小康户,从最初的小型养殖户转变为规模养殖户,这更加坚定了他养羊的决心和信心。现在,他变得健谈了,说起养羊的事儿更是滔滔不绝。他计划带领乡村邻里一起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村民都能和他一样稳定增收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