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2月02日

马如华的逆袭人生:“我在美丽厦门安了家”

马如华幸福的一家三口。

本报记者 马龙 马瑞鹏

小客厅收拾得干净整洁,沙发用米白色的布套着,有些泛旧的电视柜上摆着一台电视机。马如华的母亲和妻儿围坐一起,在观看热播的电视剧……“儿子今天闹不闹?来,让爸爸亲亲……”无论工作怎么辛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抱抱未满月的儿子,这让他一天的困乏烟消云散。

融入厦门的生活,成为地地道道的厦门人——这是厦门市湖里区政府办文秘科临夏籍科员马如华家中温馨的一幕。

东西扶贫协作 让“山里娃”成了“上班族”

马如华本是广河县齐家镇园子坪村建档立卡户,2016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河县和深圳市打工,常年在外漂泊,工作不稳定,待遇低,这让他一度对生活心灰意冷。“都是党的东西部协作好政策,让我在厦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安心上了班。”马如华的人生轨迹在一次公开招聘中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2019年,随着厦临两地东西扶贫协作的深入推进,厦门市决定招聘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高校毕业生到厦门工作。 马如华从州人社局网站上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参加考试。最终,他以笔试成绩第一、综合成绩第二考到了厦门市湖里区机关事务局任职。

从一个打工者成为国家干部,从一个西北“山里娃”成为厦门人,这样的身份转换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如何尽快融入厦门的都市生活?从上班第一天开始,马如华便向同事和领导虚心请教,各种活抢着干。打扫办公室、整理文件……上班期间,他始终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周末,他就从图书馆借来厦门地方志,熟悉市情、区情,人文历史……就这样,他很快进入角色,熟悉了各项工作流程,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后来,他勤劳肯干、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深受区领导的赏识,被调到区政府办文秘科就职。“马如华工作积极认真,责任心强,有担当,现在两个部门都争着要他去做秘书,留不住啊,很抢手的!”区政府办高级工程师袁宏昱说。

蜗居渐筑梦 “临夏人”成了“厦门人”

虽然工作稳定了下来,马如华心中还是有些许遗憾,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成了他最大的牵挂。“这几年一直在外打工,陪伴家人的时间少得可怜。现在稳定下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也能来到这里一起打拼,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这个愿望,在马如华入职7个月后变成了现实。他的妻子也顺利通过建档立卡贫困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来到厦门市集美区农业农村局就职。

一年一惊喜。今年11月,马如华喜得贵子,让这个家庭平添了更多的欢乐。“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宝宝摇睡觉;小花被,盖盖好,两只小手放放好;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宝宝睡着了……”马如华现在租住在集美区的一所公寓里,70平方米的小屋收拾得温馨舒适。采访时,他一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唱着儿歌哄儿子睡觉,一边向记者说:“现在,儿子就是我奔好日子的最大动力。为了这个家,我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让他们过得衣食无忧。”马如华还说,虽然现在租住的公寓条件很不错,但终究不属于自己,等存够首付款了,打算购置一套政府保障房,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在单位,我不光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临夏,绝不能给家乡丢脸!我要尽全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谈及今后的工作打算,马如华坚定地说。

--> 2020-12-0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533.html 1 马如华的逆袭人生:“我在美丽厦门安了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