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2月01日

晏家村:让养殖户“牛”起来

本报记者 马进忠

时下虽已初冬,但康乐县胭脂镇晏家村的群众依然忙碌着,为小康生活而辛勤劳作。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小山村,看到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马文祥正在一台机器前粉草,准备牛饲料。他常年从事房屋装潢,手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9年,他从拉萨买进数十头改良黄牛,在自家闲置的庭院搭起牛棚,开始走养殖之路。目前,他家有45头牛、十几只羊,是晏家村排上号的养殖户。

去年以来,牛羊肉市场行情上涨,买进一头牛,喂养几个月就能净赚几千元,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村民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马文祥通过养殖开辟致富路,现在住小二楼开宝马车,影响并带动了村里其他群众。”村党支部书记马得祥说。

同样作为村里知名的养殖户,马海英的牛棚里也养着22头牛,但与马文祥不同的是,他是贫困户。

2016年,马海英利用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开始了他的致富路。

“买进一头牛需要3000元,卖出的价钱大概是8000多元,除去养殖成本,还大有赚头。”马海英高兴地说。

记者观察到,晏家村的养殖业规模大,82户养殖户共养殖牛673头,其中21户超过10头。这样的规模超过了很多传统的养殖村落,而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州农科院的帮扶。

“州农科院对晏家村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化培训,自帮扶以来,技术人员多次对村民开展培训,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发挥优势专心搞养殖,为晏家村养殖产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胭脂镇党建办主任曹海荣说。

产业是发展的长久动力,晏家村不断推动养殖产业规模化,让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很多贫困户已经成为专业化的养殖能手,他们也不断创造着增收致富的奇迹,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 2020-12-01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482.html 1 晏家村:让养殖户“牛”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