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霞
隆冬时节,走进广河县三甲集镇,只见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通村通组路伸向家家户户,一栋栋规划整齐的安置楼拔地而起,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切,都无声诉说着三甲集镇干群同心、奋力拼搏,攻坚克难、脱贫摘帽的故事。
三甲镇位于广河县东部,辖15个行政村,其中3个贫困村,12个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以精准摸底排查为基础,以补齐短板弱项为重点,努力提升脱贫质量,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镇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严格按照省州县决策部署,砥砺奋进、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圆满完成了3个贫困村退出,1092户、5871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如期摘掉了贫困帽。
基础先行攻克贫困顽疾
易地扶贫搬迁是攻坚深度贫困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途径,也是安置群众受益程度最大的民生工程。
位于三甲集镇山区的南山、黑山、小洼沟、小沟4个村因其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成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2014年,县委、县政府在三甲集镇康家村广通河畔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期工程,搬迁安置周边贫困群众257户、1514人;2015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对南山、黑山、小沟、小洼沟4个村的858户、4499人进行整体搬迁。同时,镇政府借助“十三五”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2017年5月成立三甲集社区,社区现有人口1650户、8964人,百姓住上了整洁美观的楼房,走出了大山,极大地改善和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后续产业让搬迁户安居乐业
山区的群众搬进山下的新房,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生活?为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三甲集镇结合山区群众善于搞养殖的传统,充分利用饲草资源充足、市场交易活跃的优势,由镇党委牵头规划修建三甲集牛羊产业园,引领搬迁群众发展牛羊产业促脱贫。
三甲集易地扶贫搬迁牛羊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300余亩,于2016年开始修建,分三期进行建设。目前,产业园牛羊棚数量达350座,羊存栏可达5万只、牛存栏可达5000头,解决了近千名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为了便于服务管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2019年,三甲集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设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形成了“党支部+产业园+合作社+养殖户”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鼓励搬迁群众大力发展科学养殖、绿色生态养殖,真正做到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
为解决制约三甲集镇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重点,千方百计整合各种项目和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对全镇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贫困村组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结合城乡综合整顿整治行动,对全镇范围内综合环境进行全面整治,镇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整治行动中,在兰郎公路两侧及三蒿路两侧修建绿化带9.6公里,设置小花栏1500多米,美化墙面180余处,清理下水道2500多米,清理垃圾堆530处。持续加大排危拆旧力度,对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破旧危房、违法建筑等进行拆除,对公路沿线的断头墙、破旧大门、厕所等,动员群众申报提升改造项目进行修缮或拆除重建。利用木材、砖瓦等制作围栏1350多米,设置景观点3处,栽植树木650余棵,修剪整理行道树700多棵,在道路两侧及群众门前空地和杂草滩栽植观赏性花草150多处,营造了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
真心扶贫、真情帮扶,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致富技能,尽快摆脱贫困现状过上幸福生活是三甲集镇全体干部职工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今,这里正唱响一首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进行曲,处处展现着一幅幅产业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蝶变的美丽画卷,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