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进忠
秋末的洮河岸边,广河县和东乡县交界处的山梁上,南阳渠提质增效及水系连通工程达板水厂建设工地里机声隆隆,几十名施工人员,20多台挖掘机、装载机、碾压机、打桩机按照各自分工作业。
6月的骄阳下,康乐县五户乡吓窑村的村民斧凿叮当,水利施工人员正在为贫困户破“石”通管,引水入户。
一方是群众的期盼,一方是重如泰山的扶贫责任。
为了让全州182.2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放心水,我州水利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东乡县时作出“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和嘱托,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筹资金、抓建设、落机制,按期完成了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为全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目前,按照现行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全州182.2万农村人口均达到饮水安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
解水之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沟壑纵横,一度是东乡县最偏僻穷苦的村。
“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29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90毫米,只能种点玉米和土豆,一亩地产量最多也就150公斤左右。”高山乡相关负责人说。
吃水难,要么喝雨水或者河沟里的盐碱水,要么往返30公里到洮河取水,村民马占海回忆道。
2013年2月28日,布楞沟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4个月后,清澈的自来水就流进了村民院落。“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那感觉像是在做梦。”马占海说。
在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布楞沟村彻底告别了山边的泉饮,喝上了净化处理后安全、洁净的自来水。
然,真正能解水之困者非水利工程莫属。
为了确保全州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我州水利部门积极争取资金谋划水利项目,全力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全州实施水利项目927项,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48.64亿元,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16.49亿元。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6项,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9.29亿元,完成投资23.24亿元,解决了26.3万农村人口不通水的问题和80.15万人的供水不稳定问题。
为保障水源稳定、水质良好,全州建设了一批以水源保障为主的重点水利项目。2013年以来,组织实施了引黄济临供水工程等7项总投资29.36亿元为水源保障工程,极大地提升了供水保障能力,改善了农民饮水条件和生活条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州水利部门高位推动,合力攻坚,逢山开挖、遇路打孔,打赢了一场“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攻坚战。
供水提质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我们这里海拔高,自来水通了好几年,可一到冬天,水管冻住就没水喝。”东乡县龙泉镇荒山村村民马宝山说,“去年,县里重新埋了水管,还让我们老百姓监督工程质量,拿着2米的木棍测量埋管深度,深度不够随时反映情况,确实有效果,现在供水稳定了,一年四季都有干净的自来水喝!”
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工程建设须入村入户,不仅要把监督“教鞭”交给老百姓,还要从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供水保证率、水质监测等方面对饮水安全展开全面摸底排查,确保饮水安全实现零死角全覆盖,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自来水管道开挖一定要符合标准,填埋土时要小心,避免损坏管子!”日前,记者走进东乡县龙泉镇苏黑、周杨等村时,几位县水务、供排水等部门派驻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指导水利项目建设。
从2018年以来,我州水务部门抽调专业工作组,全程参与指导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勘察设计、方案编制、项目审查、技术交底等方面的工作,从严审核把关,保障设计的合理性,并深入全州8县市乡村查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水质监测、运行管理,推进工作落实。
“解民渴、应民需”,从“源头”到“龙头”,我州筑牢严密的农村饮水安全网,确保供水质量,让一股股清流源源不断涌入寻常百姓家。
清水长流 筑牢供水保障体系
今年6月的一天,临夏县数十名维修管护人员整装待发,他们要从县城分赴到各乡镇去执行维修管护任务。4辆工程车满载管护设施,其中最远的一辆车,将开往十几公里外的一处小村庄。
1个小时后,一队维修管护人员来到河西乡一处供水管理站。水站水泵出现故障,导致这里80户240人饮水出现中断。管护人员来到现场,打开井口,跳入4米深井内,用滑轮吊出30公斤重的水泵,查找问题。两个小时后,故障排除,恢复供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管好水、用好水、治好水,监督好供水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如何让饮水安全工程发挥好最大效益,还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用水群众三方在供水体系中的关系。
“我们不仅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还要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运行管护体系,通过集中供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州水务局局长康晖告诉记者。
因此,我州水务部门实施多举措保障农村饮水实现长通久通。
全州各县市均设立了县级专管机构,建立了县级监管、部门直管、区域站专管、乡村自管、村级水管员协管和专职水管员维修管理维护机制;
对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按照“成本+微利”的原则进行了全面定价,全面实行计量收费,初步形成了“以水养水”的用水机制;
依托各县疾控中心、千吨万人水厂成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配备具有42项水质检测能力的检测设备,强化监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水质达标;
通过水费提留和财政补贴等方式,落实维修养护资金,为工程的长效良性运行提供了资金支持;
加强政策宣传和沟通互动,多手段宣传国家用水、节水政策,及时了解关注群众用水需求,处理和解决群众在饮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饮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要实现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是关键。通过系列具体化的措施,我州基本实现了多级监管模式,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长效运行机制。
在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的临夏大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充满挑战,但全州水利部门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第一出发点,攻坚克难,让汩汩清泉流入了山川乡野,滋润着群众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