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1月27日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写在东乡族自治县脱贫摘帽之际

本报记者 赵怀斌

初冬。瑞雪飘落,东乡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捷报传来,干群欢欣鼓舞,奔走相告——11月21日,省政府宣布东乡县等最后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滔滔母亲河,巍巍太子山,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东乡族自治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全县38万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生活成本极高,脱贫难度极大。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5万户、15.2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8.69%,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深切关怀 无穷力量

正是因为贫困,东乡受到了特殊的关爱。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殷殷嘱托,成了东乡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无穷力量。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响鼓重锤、尽锐出战。省委书记林铎联系包抓东乡县,先后25次深入东乡调研指导,带动引领各级干部攻坚克难;州委书记郭鹤立走乡串户了解民情、蹲点督促落实。

殷殷关怀润心田,切切嘱托催奋进。东乡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自觉从“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东乡”的全局出发,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白天进村抓落实,晚上谋划抓调度,认真落实“挂牌督战”要求,创新实施村长、社长、联户长“三长”责任制和机关干部“双线”责任制,凝聚起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员上阵打硬仗”的强大合力。

优化机制 聚力攻坚

东乡是一片盛满深情的土地,东乡人民不会忘记——2017年以来,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扶贫办等10个省直帮扶单位,兰州市西固区、临夏州委办公室等36家市、州直帮扶单位及115个县直帮扶单位选派729名优秀干部到东乡县驻村帮扶。在此基础上,2019年6月,州直机关助力东乡增派了500名干部,县上下派185名县级干部、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大村长”,并从县直单位抽调1100多名干部,从乡镇派驻900名干部,全覆盖包抓帮扶6.38万农户,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按照中央定点帮扶要求,厦门市和湖里区两级为我州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3个,特别是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两次来到东乡,遍访24个乡镇,先后追加教育、饮水保障等帮扶资金1.2亿元;自2013年以来,中石化集团先后两任董事长来到东乡开展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7个。

方大集团、碧桂园集团、恒大集团、前进牧业等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为东乡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活力。方大集团累计投资5.5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7个,遍布全县18个乡镇60多个村,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1个,创造了97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7500多人就业;碧桂园投入资金4亿多元全面帮扶,援建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免费招生,大幅提升了东乡职业技术培训的质量。

找准症结 久久为功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县委每周召开由县、乡、村全体干部参加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视频调度会,选择2-4个预脱贫村,聚焦问题解剖麻雀,累计召开调度会54次,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以建强基层组织为目标,坚持“晨读夜学昼服务”模式,常态化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19期,累计培训干部5万多人次;去年以来从脱贫一线提拔优秀干部115名,优化调整专责部门和乡镇班子成员226名,各级党组织引领推动脱贫攻坚的战斗力明显提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注重激发贫困群众感恩奋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广泛推行村民知情大会、公布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实行县级领导接访制度、开通民生服务热线等务实举措,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方位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仅那勒寺镇村民知情大会参加群众超过4000人。

好钢用在刀刃上,资金效益最大化。2013—2020年全县共整合投入扶贫资金45.15亿元,重点用于“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基础公共服务改善等项目,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对标任务 精准发力

2019年以来,全县上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性任务,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和户籍信息“3+1+1”冲刺清零行动。

紧盯上学远、上学难、女童失辍学率高、巩固劝返难度大等难点问题,创新实施了“腾笼换鸟”办学思路和东乡女童“希望工程”,2019年以来2399名东乡籍初高中学生分别在州、市和永靖县中学就读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0.15亿元,新建及改扩建各类学校443所,村村都有幼儿园、乡乡都有寄宿制学校。目前,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9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2%。

“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曾是东乡群众长久的痛,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现如今,省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先后在东乡设立分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住人不危房、危房不住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全县89个易地搬迁点倒排工期昼夜施工,5255户2.8万多人100%建成入住,拆旧复垦率达到93%;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项目,真正做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因地制宜落实差异化补助政策,创新实施“住房保险”,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全覆盖鉴定,累计改造危房1.86万户、落实补助资金4.89亿元,全面消除了存量危房。

“水比油贵”“集雨节水”“人背畜驮”曾经是东乡群众吃水难的真实写照。2014年以来投入6.3亿元,建成11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埋设自来水管道4000多公里,农村人饮入户率达到97%,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东乡群众吃水难问题。

产业发展 提速升级

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思路,确立了沿河沿川沿库沿路“四大经济带”发展布局和以畜牧养殖、东乡美食餐饮和劳务增收为主导的“三大产业”,以扶贫车间、光伏、设施农业、五小产业、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为辅的“3+N”产业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发展、产业支撑的新路子。

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马铃薯21.9万亩、全膜玉米22.3万亩,藜麦、甜高粱等经济作物规模达到3.81万亩,引进百泉马铃薯深加工、金银花健康产业园、东华胜藜麦生产加工厂等项目,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民土地收益和农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

创新实施牛羊达标提升工程,实施“4343”奖补政策,落实奖补资金9700多万元,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79万头128.5万只,规模养殖场154个、规模养殖户4568户,布局建设牛羊活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冷链加工基地项目,推动传统牛羊养殖产业向精深加工产业转化升级。

全力实施精准化大培训大就业工程,创新设立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落实“122”奖补政策,今年输转劳动力8.7万人,劳务创收16.6亿元,户均有1.5人稳定务工,劳务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目前,东乡餐饮实体店达到3400多家,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累计建成扶贫车间57个,吸纳带动3100多名贫困群众,特别是实现了妇女在家门口打工与顾家两不误。总装机容量121.92兆瓦的“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年发电收入可达1.135亿元,有效保证2.75万建档立卡户持续收入20年。加大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鼓励创办领办合作社,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159个贫困村381家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573户、2.96万人。

巩固提升 动态监测

“清零销号”“过筛子”,盯住质量提成色。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从去年4月开始抽调400多人成立了3个县级核查组,对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开展了5轮核查,反复“过筛子”,通过“核查—整改—回头看”,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围绕整县摘帽,从去年接续发起冬春百日大会战、夏季冲刺总攻战、秋季扫尾收官战“三大战役”,集中利用3个100天,拾遗补缺,巩固提升。配合秋季扫尾收官战开展了“清零销号”、拆危治乱、典型引领、感恩教育、清洁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全方位提升整县摘帽“保险”系数。

经省州县验收核查,全县6.38万户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2019年底剩余的2567户1.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验收标准,历年累计脱贫2.49万户13.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8.69%下降为零,全县159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验收标准。据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2.7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5亿元,农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755元增加到2020年的6556元,东乡在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东乡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了“敢死拼命、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东乡精神,展现了“感恩奋进、顽强拼搏、自信开放、文明诚信、美丽和谐”的新时代东乡形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东乡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同时,坚持“跳出扶贫抓扶贫”,规划实施“四大经济带”,通过下山入川、出山进城,彻底解决山区群众永续发展问题,找准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发展路径。目前,沿洮河经济带高歌猛进,创造出了“达板模式、达板标准、达板速度”,为东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新引擎,开启了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2020-11-27 ——写在东乡族自治县脱贫摘帽之际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355.html 1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