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笑容露一点、嘴巴甜一点、服务优一点、做事多一点……这是东乡县那勒寺镇福康社区创新设立的“十四个一点”服务理念中的其中几条,也是福康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永海为群众排忧解难中一直所坚守的理念。
福康社区是那勒寺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今年2月,在那勒寺镇司法所工作的马永海被调到福康社区做帮扶工作。马永海刚到福康社区时,群众还在陆续搬迁,小区内的绿化和部分室外工程还未完全竣工,环境卫生的脏乱差和后续产业的未建成让搬迁群众对搬迁后的生活顾虑颇多,也对以后的日子十分迷茫。
“如何去赚钱?怎么养活一家人?水费、电费怎么交?”这些问题困扰着搬迁群众,甚至有些群众不愿意搬迁。如何让群众顺利搬迁,并且尽快适应搬迁后的生活,是马永海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困难群众盼着、各级领导看着,大考的卷子答到社区那一刻我才知道,其实每一道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马永海说。
“搬下去我们怎么生活?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吗?”杨家沟村村民马有苏对搬迁不仅有很多顾虑,而且搬迁意愿也不强。马永海得知情况后,和帮扶干部多次到马有苏家中动员,并开车将马有苏接到福康社区,实地参观已入住群众的生活状况,耐心地讲解搬迁后的就业务工、产业发展等易地搬迁政策,直至马有苏打消心中疑虑,开开心心搬入新居。
“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为推动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马永海带领其他工作队员一起为社区创新设立了“十四个一点”服务理念,并要求全体驻村帮扶干部都要做到用真心、动真情疏导群众搬迁后的复杂情绪,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同时,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居民议事大会,不断向群众宣传搬迁后的务工、就业、养殖、教育等相关政策知识,讲解小区内的文明公约,引导大家共同创建文明和谐小区,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搬下来还要稳得住,而稳得住最实在的办法就是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马永海一边鼓励大家外出务工,一边积极与县妇联、劳务办协调联系,举办手工编织和排球缝制技能培训,为留守妇女开拓增收渠道。
如今的福康社区,夏天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冬天老人们晒着太阳拉家常,院子里小孩子打闹嬉戏,日子过得安稳舒适……“小区的环境从一开始的脏乱差到现在的整洁有序,群众脸上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笑容满面。短时间内,这里的环境和群众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马永海感叹道。
“我将继续带领福康社区全体干部群众,坚持脚踏实地,把社区工作做好。我也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必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马永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