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1月21日

不等不靠 幸福自己创造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姚风成

本报记者 郭慧霞

今年45岁的姚风成是康乐县上湾乡马巴村自立自强脱贫的典型之一,在脱贫道路上,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姚风成家人多、劳力少,父母年迈且患有慢性疾病,医药费用开支较大,两个孩子年幼,夫妻俩既要照顾父母、孩子,又要干农活,无法外出务工。2012年,一家人将希望寄托在种植的十几亩中药材上。由于那段时期恰逢中药材行情不好,姚风成又缺乏种植技术,药材卖完后,他不仅没挣到钱,还亏了本。

2013年,精准扶贫的东风吹到了这个小山沟,姚风成家通过精准识别,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当他为将来的生活发愁时,乡村干部来到了他家,给他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他谈心交流,一起探讨如何摆脱贫困。

被评为“贫困户”后,姚风成听到村里人说,他家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国家会给他养老。虽是调侃,但每次听到那些话,他脸上都火辣辣的。

“要赶紧脱贫!”姚风成将这个想法刻在心底并付诸行动。他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县里的产业扶贫政策后,想借机通过发展产业致富。

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姚风成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打算在继续种植中药材的基础上,再发展养殖,改变贫困现状。于是,他在自家院外盖了牛棚,养了3头母牛,迈出了养殖致富的第一步。同时,他虚心向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请教。遇到难题时,他还会向年轻人求助,自己上网咨询,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在市场行情回暖的情况下,由于姚风成种植的中药材品质好,出售获利不少。 “我经常听村干部说‘脱贫路上不能等、靠、要’,我也觉得当贫困户不是一件光荣的事。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要靠自己勤劳致富,花自己挣的钱,心里更踏实。”姚风成说。

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2016年,姚风成家顺利脱贫了。但“脱贫不脱政策”,他用享受到的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又购买了1头能繁母牛,扩大养殖规模。

在脱贫致富路上,姚风成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农闲时学习瓦工技术就近务工,这样既保证了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也能让手头渐渐宽裕起来。

脱贫后,姚风成心系乡亲,积极带动左邻右舍一起发展养殖、种植药材,向大家传授经验和技术,帮忙联系售卖牛羊、药材,携手一起走向致富之路。在他的积极帮助和鼓励下,其他贫困户也越来越有干劲。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村干部们的帮扶,这几年我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上了好日子。”姚风成感激地说。

实现脱贫致富,除了政府政策性支持,更重要的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姚风成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贫困,没有“等、靠、要”,而是敢闯敢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 2020-11-21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姚风成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259.html 1 不等不靠 幸福自己创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