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1月17日

大学生村官的八年扶贫路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马吉元

本报记者 马茹萍

2012年9月,马吉元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被分配到广河县祁家集镇工作,从那时起,他就与脱贫攻坚工作“结缘”,一干就是8年。

马吉元熟悉乡镇各项日常工作后,2013年5月被调整到李家湾村开展工作。李家湾村属山区,是全县2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建档立卡户有83户409人,贫困发生率达43.2%,是全镇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

当时的李家湾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条硬化路,更别说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全村在读的大学生只有两名,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而且群众对前任村委班子意见很大,马吉元面临着重重困难。

“我和同事骑着摩托车进村入社,印象最深的还是暴雨过后,村社道路泥泞不堪。”马吉元对那时开展工作的艰难记忆犹新,但艰苦的条件和困难并没有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

2015年至2017年,是李家湾村变化明显的三年,马吉元和同事们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使贫困识别更加精准到位、应纳尽纳。通过积极推广旱作农业,落实精准扶贫贷款,大力发展畜牧养殖,鼓励动员年轻人外出务工等,使贫困户的收入逐年提高。并硬化村社及入户道路,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马吉元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道苦干实干,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如今,村文化广场、幼儿园建起来了,原来的村卫生室也进行了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全村80户建档立卡户申报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空前高涨。

2017年12月,马吉元被调到镇扶贫站担任干事。在扶贫站工作期间,他和同事结合全镇脱贫攻坚实际,草拟出祁家集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指导制定帮扶计划,与各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紧密协作,帮助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

2019年4月,镇上任命马吉元担任扶贫站副站长。“我和同事们几乎每天吃住在镇上,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大家五加二、白加黑拼命地干,努力为贫困县摘帽和高质量脱贫贡献力量。”马吉元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底,全镇贫困户脱贫退出443户2433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06%,4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顺利通过了县、州、省以及国家各级验收,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马吉元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吃住在村,通过微信、广播、宣传车宣传疫情防控政策,配合医务人员给返乡人员测体温,送消毒水、口罩,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仅如此,他和同事们每天通过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采集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分析上报各村的贫困人口外出情况,积极配合镇劳务站和上级人社部门落实公益性岗位政策,增加岗位开发,减少疫情给贫困群众收入带来的影响。

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马吉元对自己能够全程参与其中,感到非常光荣,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 2020-11-17 ——记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马吉元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3129.html 1 大学生村官的八年扶贫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