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11月16日

善用脱贫“钱袋子” 守护群众好日子

——我州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郭慧霞

开栏语:临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打响了“临夏之战”、回答了“临夏之问”、实现了“临夏之变”、走出了“临夏之路”、创造了“临夏之福”,为打赢这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奋力拼搏。

回首走过的脱贫攻坚历程,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临夏的脱贫历程艰苦卓绝,临夏的脱贫成效有目共睹,临夏的脱贫故事感人至深。为了总结好我州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全景展现脱贫攻坚各专项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共和国扶贫档案提供临夏经验、留下临夏印记、作出临夏贡献,从即日起,本报特开设《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州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专项责任工作纪实》专栏,重点围绕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产业开发、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驻村帮扶、组织保障等推出系列报道,激励动员全州上下大力弘扬新时代临夏精神,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无论是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还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每一项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

我州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贫困发生率高,致贫原因复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如今,因财政资金的助力,我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正在解锁,曙光在望。

资金投入力度空前

资金是保障脱贫攻坚的“军需粮草”,为保证供足“军需粮草”,我州专门成立了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资金保障专责工作组,坚持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履行脱贫攻坚资金保障职责,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持续加大投入,精准统筹使用,强化监督管理,为全州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记者从州财政局了解到,2013年至今,我州累计投入各类脱贫攻坚资金609.9亿元,年均递增53.6%。其中,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37.7亿元,年均递增28.8%。

“我们以滚石上山的胆气,以砸锅卖铁的勇气真扶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想尽一切办法增列扶贫预算,2017年以来,共计落实州、县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8.25亿元,年均递增7.7%。”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资金保障专责组组长,州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录说道。

资金的有效供给,保障了全州住房安全、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短板问题全面清零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贫成效十分显著。

积石山县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以改善当地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县城品位为目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随着一栋栋住宅楼的拔地而起,当地群众实现搬入新居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这个项目概算总投资23.9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县城2846户1.28万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将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部分住宅楼已经完成封顶。”该项目总监杨国介绍道。

如今的临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广大干部群众体会更真实,他们感到日子越来越殷实、生活越过越舒心。

涉农资金整合高效

如何让“零钱”变为“整钱”,管好用好每一笔涉农资金,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县涉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也是我州在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州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打破部门专项规划、约束性任务的限制,彻底为县市整合工作松绑,全力指导各县市切实解决“不敢整”“不会整”的问题,将中央20项、省级14项(现调整合并为中央17项、省级12项)和州、县相关资金全部纳入统筹整合,加强方案项目合规审核,整合资金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集中用于贫困县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使贫困村发展产业增添了底气,也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

“要不是有牛羊产业发展达标奖励补贴,苦日子真是一眼望不到头。”说起财政扶贫给家里带来的变化,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的马一吉勒脸上写满了感激之情。早些年,马一吉勒母亲患病瘫痪在床,为了照顾母亲,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种地和乡亲们的救济过生活。现在,随着州上一个个畜牧养殖优惠政策的出台,他发展起了养殖业。“我特别高兴,我不怕苦不怕累,多吃些苦、多发展,奔到小康我就满足了。”马一吉勒说道。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可以让“小财政”撬动大民生,握指成拳,不断清除导致贫困的障碍。通过数年来不间断的努力,全州共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39.62亿元,实现“因需而整”和“应整尽整”,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

扶贫资金,于贫困群众而言,犹如源头活水,起到支撑作用。为管好“钱袋子”,我州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为抓手,配合行业部门加强监管,全面落实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了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金融扶贫注入“活水”

“平菇每年换一次菌棒,每个菌棒能采摘七八次,一个棚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在康乐县莲麓镇寺址村村民刘月兰的种植大棚里,她和丈夫丁永生正忙着将菌棒一层层叠放起来,准备培育平菇。

刘月兰的大棚里已经投放了2万多个平菇菌棒,经过前期一年的试种,现在平菇种植已经到了创收阶段。她告诉记者,最初自己创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后来村干部入户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帮她贷款建起了两座种植大棚。

如今刘月兰的平菇种植产业逐渐步入正轨,尝到甜头的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今年有创业贷款的政策,我又贷了15万元,打算把平菇种植做大做强,带动村里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申请门槛降低,放款速度加快,受惠群众增多……政策优惠力度的加大,让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州落叶扎根、开花结果。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有力支持了城镇失业登记人员、复退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10类就业群体和小微企业创业就业、复工复产,引导城乡创业人员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交通运输业、“五小”产业和餐饮业等富民增收产业,州、县市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累计注入担保基金7.46亿元,最大限度释放普惠金融政策红利,降低疫情影响,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96亿元,本年新增贷款62.08亿元。

有金融后盾的支持,越来越多像刘月兰这样的农民不再满足于耕种“一亩三分地”的生活,而是“雄心勃勃”地开始创业致富。

为有效解决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缺、贷款难的问题,我州按照“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政策要点,及早谋划、高位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增加群众收入。2015年至今,累计为12万多户群众发放贷款51.76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累计落实财政贴息资金7.8亿元。

此外,为确保金融扶贫政策执行不走样,防止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出现“一贷了之、一续了之”等问题,我州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将贷款管理纳入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对贷款发放使用进行全程指导、服务、跟踪和问效;州、县市财政部门实行日统计、日分析、日排名、月通报的限时倒逼工作机制,加快贷款回收续贷工作进度,强化贷款回收续贷管理;各县市采取驻村包办、现场办公、上门服务等形式,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回收续贷工作,做到“一站式”服务。

在州、县、乡、村四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集中到期的44.69亿元贷款收回17.03亿元,续贷27.41亿元,启用风险补偿金代偿2593万元后,我州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扶贫小额信贷逾期清零目标。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这场“硬仗”中,财力投入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筑起了牢固后盾,一分一厘汇成了临夏人民生活一点一滴进步的幸福路。

--> 2020-11-16 ——我州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工作纪实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2950.html 1 善用脱贫“钱袋子” 守护群众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