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淑娴
州委书记郭鹤立在2019年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对于职业教育,我们的目标就是绝不让“两后生”直接流入社会,要千方百计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按照这一要求,全州上下把职业教育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创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由于我州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今年,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州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如何破解破解全州“两后生”上学难题,11月13日,记者采访了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尚增。
记者:刘局长,今年我州“两后生”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刘尚增:今年我州参加中考的学生共26142名,为了真正实现阳光招生,我们首次划定普通高中最低控分线,州教育局结合各高中学校实际,将14197名招生计划全部分解到各学校。目前州上严格按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学生志愿分三批次全面完成了14293名学生的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为了解决未被录取学生接受教育的问题,我们积极跟州内外45所中高职学校和兰州职教园区对接沟通,邀请各学校集中利用8天时间,逐县开展招生报名宣传活动。截至11月13日,我州共动员初中毕业普通生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已达6513人,剩余学生仍在继续动员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回报社会。
记者:刘局长,今年来,全州上下在破解全州“两后生”上学难题上,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刘尚增:当前,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两后生”工作,针对州内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吸纳“两后生”能力不足的实际,开拓创新,着力解决职业教育短板问题,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把“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来谋划、来推动。州委州政府高点站位、科学谋划,创新举措、聚焦发力,让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助力脱贫攻坚。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推进脱贫攻坚、实现稳定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查找出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认识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职业教育,让每一个‘两后生’有学可上,有业可就,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延续”。
州、县(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力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全州上下掀起了宣传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热潮。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争取州内外中职招生计划。州委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临夏州“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将“两后生”动员入学工作实行日报制,对标任务,倒排进度。州教育局积极协调联系州内外中职(技工)学校,争取招生计划16200个,有效解决我州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弱、学位不足的问题。针对州内学生对中职专业设置和资助政策不清楚、志愿填报不合理的问题,制作印发了《临夏州中职宣传招生手册》,将中职招生计划、国家资助政策编辑入册,发到每一位“两后生”手中,并组织州内外中职(技工)学校招生人员逐县开展中职招生宣布报名工作,让我州的“两后生”足不出户,及时掌握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惠民政策,有效确保每一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如愿选择符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真正做到“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
立足我州实际,进一步加快职业学校建设进度。为使全州职业教育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州委州政府多次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整合扶贫、教育、人社、民政等方面资源,高标准新建投资7.5亿元、占地251亩、办学规模5000人以上的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中高职完全剥离,州职业技术(技工)学校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州内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吸纳“两后生”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借助碧桂园集团优势,建成投资3亿元的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2000人,2020年秋季学期已开始招生,该学校建成使用后,将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订单培养,为我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扶贫注入新的活力。州上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造血”功能,形成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龙头、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县市职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州教育局结合我州实际,将初、高中未升学的学生已提醒函的方式,下发给各县市。各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立即行动,加大国家、省州职业教育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中高职优惠政策,采取集中宣传、入户走访、典型案例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两后生”招生宣传动员工作,并主动衔接、邀请州内外中高职学校到各县市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组织“两后生”及家长到州内职业院校观摩,力争全州所有“两后生”进入中高职学校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