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霞
“与村民交流一定要有耐心,让他们说出心里想说的话,不管是反映问题还是发牢骚,都要学会倾听,这样才能与村民融在一起,让群众愿意和你交流。”这是李贵贤作为帮扶干部最深的感受。
2015年,李贵贤被选派到广河县庄窠集镇牙和村开展帮扶工作。刚到牙和村时,村社道路还没硬化,很多贫困户的房屋破旧简陋,孩子们身上的衣服、鞋子与他们明亮的眼睛、纯真的脸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幕幕触动着李贵贤,从那一刻起,他决心一定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带给牙和村的群众。
村民王占忠家共有5口人,41岁的儿媳牟卡飞叶是庄窠集镇宋家山村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报上户口,嫁过来之后,还是没办法上户口。多年来,他们不知跑了多少趟村委会、派出所,由于情况复杂都没能办理。没有户口、身份证,严重影响牟卡飞叶的日常生活,出个门连车票都没法买。作为帮扶干部,李贵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查阅户籍政策,到牙和、宋家山村委会了解情况,去派出所咨询流程……前前后后经过整整1年的时间,李贵贤终于带着牟卡飞叶娘家证人、婆家证人、两村村干部、申请材料,按照政策规定,在州公安局审核通过了牟卡飞叶的入户申请。
“当我把新户口簿给他们送去,牟卡飞叶拿着户口簿,看着自己户籍信息的那一页,没有说话,好一会儿后激动地笑了,欢喜得像个孩子……”想起那一幕,李贵贤仍记忆犹新。
李贵贤把贫困户当亲人。他说,“既然来了,就要把身子沉下去,用真心和诚意对待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往前奔,脱贫就不成问题。”
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王占忠一家共计享受到危房改造、产业扶持、“三化”及住房提升、灾后重建等各类补助资金共计10多万元。如今,他家的房子从草坯房变成了砖混水泥房,铺上了瓷砖、装上了铁大门、硬化了院落、改造了厕所,新家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是牙和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更是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山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正朝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