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姝
“刚来的时候,老乡们都用方言交谈,我与他们交流,有时还得猜。为了尽快和他们熟悉起来,我跟着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村主任走村入户,请他免费做‘翻译’,遇到一些难懂的方言就记下来,随时跟乡村干部请教。两个月下来,不仅能听懂了他们的方言,还跟着学了几句,和老乡们的距离也拉近了。”
2018年8月,陈家乐从中国地震局派驻甘肃省永靖县徐顶乡三联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对面临的困难做足了思想准备,但当他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三联村时,还是遇到了一些未曾考虑到的难题。回忆起刚到三联村时的“窘境”,陈家乐坦言,他当时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方言关”。
三联村地处永靖县东部山区,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金蛋、银蛋,不如我的土蛋蛋”。这里的“土蛋蛋”指的就是永靖百合,永靖百合是蔬菜中的珍品,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绵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由于百合对土壤、气温、降水要求比较高,生长周期长,所以种植难度大。加之出土后难保存——常温下只能存放几天,否则很快发芽,变色影响品质,只能低价卖给地头的二道贩,致使销售价格一直上不去,成为制约三联村村民提高收入的瓶颈。
为了提高百合售价,增加当地村民收入,中国地震局投资147万元在徐顶乡建成了百合冷储交易服务中心,帮助三联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错峰销售”,促成了三联村乃至整个徐顶乡鲜百合的统一收购、冷藏储存和真空包装,结束了村民只能在路边售卖百合的历史,有效提高了百合的收购价格,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村民收入。
驻村工作队按照“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注册了“徐顶鲜百合”微店,并与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合作,稳定鲜百合快递渠道。陈家乐和队员们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对永靖百合进行宣传推广,动员地震系统各单位的同事们踊跃订购,截至目前,微店销售额已突破13万元。
受今年疫情影响,百合的市场收购价格跌到了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以往的“金土蛋”卖出了“白菜价”,为解决百合“卖难”问题,陈家乐及时联系中国地震局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对接福建省厦门市在临夏县建立的扶贫车间跨县帮扶收购永靖百合,与广州蔬菜批发一级市场达成长期供货意向,并指导徐顶联合社在全县率先入驻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保供给、防滞销”专区和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帮助三联村“金土蛋”合作社进驻人民网人民优选电商平台。同时,借助直播带货的东风、与字节跳动“山货上头条”、克拉克拉等平台密切合作,宣传推介百合,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电商企业线上店铺流量转化。
2019年以来,地震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百合产品销售渠道,已累计直接购买、帮助销售百合突破378万元。百合的价格上去了,加工产业链条运转了,老乡们也摆脱了“种菜的不如卖菜的”怪圈,“土蛋蛋”终于变成了“金蛋蛋”。
对于自己的工作,陈家乐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下一步,三联村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把百合种植和电商扶贫结合起来,在确保合作社良好运转及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借助央视、抖音等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培养致富带头人,助力徐顶百合更好地走出去,助推全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