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茹萍
典型帮扶干部
“此生能够亲身经历并参与脱贫攻坚战,我心里由衷地高兴,只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让人生留下遗憾。”日前,记者在采访广河县城关镇马力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肖玉海时,他这样说。
2019年4月,肖玉海主动请缨,决定去农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村情民情,在村干部的帮助配合下,用一个月时间对全村所有农户进行了全覆盖走访,收集农户和建档立卡户的基本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控辍保学、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收缴、惠民政策落实、环境整治及村委会的大小事务,肖玉海都积极参与,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村上工作的“多面手”。
2019年是马力庄村退出脱贫验收的一年,工作任务繁重,肖玉海白天入户开展工作,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有时候连续一个月都不能回家,他对扶贫工作的付出,群众和村干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5岁的儿子在电话里经常说:“爸爸,我想你啦,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肖玉海觉得非常愧疚,但想到只有老百姓脱贫致富了,他们这些扶贫人的努力才没白费,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我盼着儿子快快长大,用他的成长见证我的扶贫岁月,能够明白我的辛苦和不易是有重大意义的。”肖玉海说。
在入户过程中,肖玉海发现贫困户马奴海家里非常困难,马奴海在附近打零工收入甚微,其子马龙学习成绩不错,考上了大学却没钱去报到,肖玉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和争取,他协调团委为马龙申请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助学金5000元,还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马龙读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让他能够安心读书,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平时的工作中,肖玉海还主动衔接、认真负责,组织帮扶责任人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核查和“3+1+1”冲刺清零工作,指导帮扶责任人制定了142户建档立卡户“一户一册”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户办理残疾证和慢病卡,还帮助温家坪群众解决行路难问题,协调铺设维修道路4.2公里。
如今,肖玉海已踏遍马力庄村的每一寸土地,这个村子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看着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各种惠民政策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贫困户脱贫后的喜悦,他坦言,驻村工作留给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使他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