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组
近日,在临夏市的大街上,骑着哈啰单车——“小蓝车”上下班和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共享单车作为人们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广受市民欢迎。可是,仍有个别人在共享便利的同时,却忘了共守文明,使共享单车备受“折磨”,成为美丽临夏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9月9日至10日,记者走上临夏市街头,就共享单车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暗访。
乱象一:共享单车有“家”难回
在小什字延伸段大夏鸣园门口记者看到,“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等清晰地标和停放朝向箭头的指定停放区域内,只放着一辆共享单车,且大部分区域都被私家车占用。正采访时,市民王先生推着一辆共享单车准备停放,当看到停车位被私家车占用后,不满地说:“共享单车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可停车位经常被私家车占用,又给我们造成不便。”随后,王先生只好将单车骑到其它区域停放。
大夏鸣园一位姓罗的住户告诉记者,小区内车位紧张,好多住户将私家车停在路边,占用了单车停车位,另外到附近餐馆吃饭的顾客也将车停在此处,占用单车停车位。
记者走访陈方花园、和谐苑、西关十字、中华润泽园等地,看到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等占用共享单车停车位的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
哈啰单车负责人陈诚告诉记者,哈啰单车专用停车位是根据GPS和蓝牙划定的范围,在非指定停车位停车会产生额外的5元车辆调度费,而一些私家车占用共享单车停车位,造成一些用户不得以将车停在区域外,额外增加了用户的费用。“我们经常会接到用户投诉,也多次派工作人员到占用停车点严重的区域解决处理,但发现大多停放的都是附近商户的私家车,在劝说挪车时,店主不但不配合,态度还很蛮横。”陈诚向记者如实说道。
乱象二:车筐惊现“大龄宝宝”
“她们快速找到了成为网红的捷径”“她们成为哈啰单车的质量检验员”“人们真的就这样没素质吗”……日前,一位妇女在使用共享单车时,车筐内载人的视频和图片刷爆了朋友圈,广大网友义愤填膺地“调侃”道。
然而,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自哈啰单车在临夏市投放后,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哈啰单车投放至今,车辆损坏最严重的部位就是车筐。截至目前,已有60多辆单车的车筐被严重损坏。”陈诚说,哈啰单车的车筐是塑料的,载重限制在5公斤内,车筐载人很容易造成断裂,并发生意外。
对此现象,市民陈女士谴责道:“临夏的形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维护,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也伤害了大众的情感。”
70岁的退休教师马先生说:“这几年,临夏发展的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如果这种不文明行为被外地游客看到,会使临夏形象大打折扣,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让这种现象尽快消失。”
乱象三:共享单车成“出气筒”
9月10日,记者在滨河北路采访时看到,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骑着共享单车,边骑行边用脚踹对方,追逐打闹。在体育场,几个年轻人骑着单车,或抬起前轮在地面“跳跃”,或在台阶上骑上骑下,像耍杂技一样玩耍,引来市民异样的眼光。
据哈啰单车工作人员马明辉介绍,自投放以来,有些单车损坏严重,人为蓄意破坏、使用不当及不文明骑行是主要原因。“9月2日这一天,系统显示有一辆单车未正常解锁被异常移动。随后我们按照定位找到该车,只见单车被人恶意放在北山的一处山坡上。还有一次,调度员把自行车摆放整齐刚离开,就有人泄愤似的,一脚踹翻了一整排单车。”马明辉气愤地说。
乱象四:共享单车变“独享”
9月4日,哈啰单车工作人员发现有一辆单车被异常移动,他们随即向市公安局报案,后根据GPS定位,民警和工作人员找到这辆单车停放在赵某的家中。由于车辆未损坏,民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像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3起,还有个别办理了月卡的用户将单车停放在自家小区楼内,也有人给共享单车加了私锁……”陈诚无奈地说。
共享单车应该具备“共享”属性,不应私人化,将公共资源私自占有或破坏,同样属于违法行为。文明临夏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守护。本报呼吁,希望广大市民能文明骑行,共同维护公共资源,做一名有素质有道德的合法公民,如发现有人破坏,可及时制止或报警。
如果你有新闻线索,请拨打本报热线:0930-5910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