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9月06日

种植+务工 增收双保障

本报记者 闫改琴

种植高原夏菜和就近务工,是永靖县西河镇二房村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双保障,村上妇女和老人在高原夏菜基地忙碌,青年们外出务工打拼,大家共同谋划着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二房村位于湟水河南岸,邻近青海省民和县、兰州市红古区,利用便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该村大力发展水果玉米和莲花菜、娃娃菜、花菜等高原夏菜种植产业,已建成钢架大棚281座,占地面积达166亩,有力推动了该村蔬菜产业的良好发展。此外,面对“远不能出”的困局,该村以劳务输出为重点,推动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灵活多样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初秋时节,二房村村民陈永昌跟其他村民一起,在高原夏菜基地里忙活。村民们都说,他们一家人很会挣钱,陈永昌在高原夏菜出售时搞运输挣运费,妻子张小花常年在花庄伊利打工挣钱,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让人羡慕。

“以前我家承包了25亩地种植高原夏菜,收入虽然高,但是太辛苦了。现在只种了4亩水果玉米,妻子在花庄伊利打工,我们每天都可以回家,跟以前比起来现在真的是轻松多了。”陈永昌说。

相较于传统种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成本更小,见效更快。张小花月工资2000多元,早晚还能在家里干些琐碎的活。陈永昌不仅不用外出打工,每年在高原夏菜收获时还能挣15000元左右的运费。

劳务产业的发展,引导群众树立了“苦干不苦熬”的志向。在二房村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了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角”。

看到在花庄伊利打工的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缪培龙也迅速加入了去花庄伊利打工的行列。家里的7亩地交给了家人,他抽身成为了伊利公司的电工。 种地每年收入7万元左右,他在花庄伊利月工资3500元。尝到“种植+务工”双收入甜头的缪培龙感慨地说道:“现在没有那么辛苦了,但挣钱更容易了。”

村上发展劳务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了,致富增收的信心更足了,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尽孝、种植“四不误”,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促进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 2020-09-06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1323.html 1 种植+务工 增收双保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