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龙 刘刚林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绣花的关键,在于眼要准、活要细,让每一个针脚都精细精美。近年来,随着我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也逐步显露: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显得越来越拥挤,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现有城市的管理模式、配置资源、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不足。
就我州发展而言,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发展的种种阻碍,只有打破老旧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上创新举措,从细处抓起,找准突破口,重拳治顽疾,全力补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工作水平,才能管出城市高“颜值”和好“气质”,持续释放城市管理“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就应该向哪里发力。为此,全会报告提出,要按照审议通过的《关于提升城市工作水平的意见》,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编好城市规划
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首先取决于一个城市的规划。有人这样比喻,城市规划如一部交响乐,倘若指挥不当、“独奏”互相掣肘,就会引发混乱。如何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具体到临夏而言,就是要按照“农村学甘南、城市学西安”的思路,科学编制好规划,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全会报告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临夏,怎样建设临夏”这个问题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要围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紧密结合上位规划各类管控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科学编制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形成以临夏市为中心、各县县城为重点、集镇为补充的城市发展格局。
——要在规划编制中彰显以民为本、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底、以文为魂的理念,使城市功能布局更趋合理、建筑风貌更具特色、文化内涵更加凸显。
——要严格落实各级政府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镇化步伐
全力推进美丽临夏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前,我州大建设大发展的全新局面已经开创,加快推进城镇化条件成熟、时机已到、雏形初显。为此,全会报告对我州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美丽临夏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报告要求,要加快推进临夏市环城北路、广河南滨河路、康乐滨河路、东乡达三路等重点城镇道路建设,不断优化城区路网结构。要实施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造提升一批商业步行街和文化特色街,建造一批生态和人文景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要加强供电、供水、供气、排污、防涝等市政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配套完善各类市场、停车场、公厕、充电桩、共享单车、智能快件箱等便民设施,谋划建设健身步道、健身中心等体育项目,不断满足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要加快推进临夏市临夏县北山生态廊道、各县县城和小城镇面山绿化美化,建设一批休闲小公园、游园等绿化项目,建设公园城市,创建园林化城市。
探索“大城管”模式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越是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要求就越高,下足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城市品质,织密城市治理的“针脚”,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那么,如何在下一步工作中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会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安排。
——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制度。
——要探索“大城管”模式,搭建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充实城市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对市容市貌、市政设施运行、交通秩序、污染管控、商贸市场等的日常监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要推动5G在城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要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开展服务星级评价,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优、信用好的物业服务企业,组建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
搞活夜经济
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城市经济作为经济密度高、开发强度大、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率先发展是有效途径。当前,我州正处于历史关键期、战略机遇期、升级转型期、全面加速期、华丽蝶变期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对我州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开启“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临夏如何确定城市的总体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全会报告提出,要把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城市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居住、商业、休闲等功能要素向城市聚集,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要扶持发展实体经济,催活一批商铺门店,打造各具特色、有吸引力的城市旅游产品,搞活夜经济、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要大力发展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的新经济、新业态,推动城市产业结构高端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
打造城市名片
让城市文化为城市品牌赋能
文以载道,文以兴城。一个城市可以有多重色彩,但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色彩。一座城市的文化反映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影子和变迁的步子,只有厚植文化土壤,让城市有灵魂、有精神、有生命,这样的城市才更有魅力。
城市特色已成为城市竞争的后发优势,而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本源。如何挖掘塑造城市文化,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深度开掘和精准发展文化资源,重塑城市文化精神,彰显独特的城市风格,让历史与时代、城市与文化实现同频共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的城市名片。全会报告提出,要按照“一城一特色”的原则,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突出大禹、彩陶、花儿、砖雕、古动物化石等地域元素,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要精心打造临夏市八坊十三巷等一批具有文化底蕴、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街区和小城镇。要大力开展“六城联创”,以创建促治理、促提升,塑造开放包容、文明好客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