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8月29日

朱潘村掀起“厕所革命”

本报记者 王伟如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臭气熏天粪满圈。”这是流传在临夏县农村关于厕所的顺口溜,如今这一切将成为历史。

今年以来,临夏县把农村改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齐抓共管的原则,充分激发村民自觉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在全县农村掀起了“厕所革命”。

近日,记者在北塬镇朱潘村张忠家里看到,刚修成的新式厕所干净整洁、没有异味,还增加了洗手盆等设施。“以前条件差,上厕所要捂住鼻子,现在厕所里统一安装了排臭管,装上了门窗,干净整洁多了。”张忠说。

朱潘村的很多村民选择将新厕所建在家门口的菜地旁,既健康卫生,还能实现循环利用。如今,大多群众家里既有水冲式厕所,也有新式旱厕,全村改厕率达85%以上。

“改厕不光是让厕所的外观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病菌的传播和环境污染。”朱潘村包村干部易先霞说。

在农村改厕中,临夏县根据县情,对市政管网已配套和下一步纳入配套计划的乡村全部采用水冲式厕所,其他乡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用阁楼式堆肥厕所、双坑交替式厕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不搞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严格杜绝形象工程。

“我们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对参与改造旱厕的补助1500元,改造水厕的补助3000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易先霞介绍说。

朱潘村贫困户杜花芳家的新厕所正在修建中,她家原来的厕所在街道旁,一到夏天臭气难闻,影响周围环境。“我们家主要是没有劳动力,现在政府帮忙把原来的厕所拆了,还找来工程队帮助建新厕所,这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旧厕所拆除后,除去了杜花芳的一块心病。

厕所虽小,却是民生的镜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让群众花最少的钱、建最实用的厕所。如今,朱潘村的“厕所革命”还在继续……

--> 2020-08-29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1016.html 1 朱潘村掀起“厕所革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