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伟如)今年以来,我州在扩大向外输转规模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类扶持政策,创新开展就近就地就业工作,帮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扶持创业自主就业。综合运用各类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促进居民增收的意见》,把创业担保贷款合作银行范围扩大到所有的金融机构,把各县市担保基金扩大到5000万元,在乡镇建立198个办理网点,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扩大创业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效益。今年,全州共计为6.3万人和31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06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约12.5万人就业。积极培育扶贫车间发展。把扶贫车间作为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的有效补充,广泛招商引资,建车间、抓培训,强管理、稳就业,全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扶贫车间创建模式,及时跟进就业人员培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使扶贫车间成为全州各族群众就近就业新途径。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66家,吸纳就业10775人,培训扶贫车间从业人员7655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2018年以来,逐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强化公岗规范管理,全州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3572个,开发800个贫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贫专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