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宏
1934年,萧红初至上海,穷困潦倒。鲁迅非常欣赏她的才华,悉心点拨,并为她的小说《生死场》作序。1924年,沈从文在人生最为困顿的时候,求助郁达夫。郁达夫与他相见后,非常同情他,写下那篇著名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还把他介绍给《晨报副刊》主编,从此沈从文走上文坛。
在写作的路上得遇名家指导,纵观文学史,这样的例子很多。作家肖复兴读初三时,北京举办“少年儿童作文比赛”,他的一篇作文获奖。出版社要结集出版这些获奖作文,请叶圣陶作序,叶先生还为每篇文章做了点评和逐字逐句的修改。肖复兴看到修改稿之后,颇受启发。他说,初三那年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起点。
因为惜才,很多作家都愿意对需要帮助的文学青年、少年无私地点拨、提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匹匹千里马由此踏上征途,也让文学的火焰永不熄灭。
——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