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8月02日

过好日子还要靠自己

本报记者 张姝 陈礼娟

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有一个村子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隔河相望,它就是周家村。

周家村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缺耕地、缺资金、缺技术,这些一度成为制约当地群众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日,记者来到周家村采访,了解这个村得以脱贫致富的“宝典”。

盛夏时节,黄河岸边的周家村也是炎热难耐。走进一个花卉大棚,记者见到了种植户何春瑞,他正在忙着打理刚刚换盆的几棵盆栽。

何春瑞今年57岁,现在经营着一个2亩多的日光温室花卉大棚。说起自己的“宝贝”,他笑容满面,“别小看这一棚大大小小的花卉苗子,明年卖了就能给我带来效益了!”

花卉温室种植市场潜力虽大。可就在三年前,何春瑞还是一个只知道种些玉米、洋芋的“保守型”农民。

那么,他又是如何做起了花卉生意,还把这小小的花卉发展成现在的3个大棚了呢?

说起花卉种植,何春瑞当初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经常去临夏、西宁等地,一方面考察市场,一方面学习种植技术。回忆起入门时的重重困难,何春瑞说:“那会儿对市场也不了解,哪个品种的花挣钱也说不上来。”

如今,经营花卉大棚三年来,何春瑞懂技术、会管理,早已变成了种花的行家里手。记者在他种植的大棚里发现,月季、木桂、香松等花卉幼苗应有尽有,多达数十种。

在周家村,除了种植花卉,另外一个增收途径就是养殖了,周家村9社的金哈如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62岁的金哈如乃告诉记者,别看他现在盖起了450平方米的养羊暖棚,存栏的羊也已经超过了80只,算是村里的养羊大户,可要是在几年前,这些都还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开始也没经验,羊瘟一来,10只小羊一夜之间就没了。”金哈如乃回忆起过去,不禁感慨万千。后来,他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去老养殖户家,拜师养羊,还常常主动报名参加村上开展的畜牧养殖培训班。如今,金哈如乃成了当地养羊的“土专家”。

金哈如乃养的羊天然纯正、肉质鲜嫩,在市场上口碑颇佳,销路很好。大河家镇甚至吹麻滩镇上的几家饭馆老板都主动找上门来“预约”了他家的羊。

“一人富是小富,大家富才是大富。”周家村包村组长马斌祥对记者说,下一步,村里将考虑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

采访快要结束时,金哈如乃说:“政策虽好,但也不能全靠政府,好日子还要靠自己努力来过。接下来,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养一些牛。”

--> 2020-08-0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0174.html 1 过好日子还要靠自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