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7月26日

马来太夫脱贫记

本报记者 马琼洁

盛夏,康乐县附城镇城南村村民马来太夫在家里一边喂着牛羊,一边打扫着庭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过去,他家的土胚房子一到下雨天就会漏水。加上夫妇俩身患残疾,他们只能靠种地生活,偶尔去附近打点临工,在艰难困苦中熬过了大半个世纪。如今,走进马来太夫家里,已是另外一番光景。

新翻修的房子宽敞明亮,院子里种满了果树花草,养殖棚里十几只牛羊被养得肥肥壮壮。更让老两口高兴的是,儿子被招聘为白王乡新庄村的专职文书,不仅有了工作,还找了个儿媳妇,打算今年就办喜事。

“把儿子结婚用的牛羊都准备好了,这几日,村民们吵着要我们请客。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扶贫干部的功劳,帮助我们享受了所有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们更要争气,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才对啊!”马来太夫夫妇对扶贫干部的帮扶工作感激不尽,逢人便说他们享受到的“待遇”。

2016年6月,附城镇司法所扶贫干部苟振华来到城南村,成为包村组长。他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研究探索城南村的脱贫致富路子,切实打消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使群众的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低,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解答少!”苟振华同帮扶干部一有时间就与群众交谈、沟通,了解情况,为群众制定最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

马来太夫夫妇虽然身有残疾,却从来不“等靠要”。在他们的心底,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唯有艰苦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生活。这些年,在帮扶干部引导下,夫妇俩养了十几只羊,帮扶干部又通过村上为他们申请了低保,为其上高职的儿子申请了“雨露计划”帮助完成学业。为了进一步激发脱贫致富热情,帮扶干部又为马来太夫申请了产业扶持项目,引进2头能繁母牛,为其落实公益性岗位,当上了村里的公路养护员。2019年,他们一家顺利脱了贫。

如今,同马来太夫一样,城南村的所有建档立卡户享受到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根据群众对产业发展的需求,我们积极落实品种牛贴息贷款、创业贷款发放及产业奖补等工作,支持全村群众发展养殖、务工等产业。针对村上到西藏、四川从事电焊、铝合金加工人员较多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优势,我们打算积极联系创业成功人士,向西藏、四川培养和输送电焊工、铝合金加工等工种的务工人员,增加群众收入。”对于村上今后的发展,苟振华如是说。

--> 2020-07-26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39909.html 1 马来太夫脱贫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