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7月18日

为民生托底 让民心更暖

——2020年上半年全州民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刚林

民政,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承担着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工作,是惠及百姓、为民解困的民生工程,更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以来,全州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制度建设为牵引、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狠抓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三个突破,深化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地名区划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慈善和社会志愿服务五个提质,解决了一批批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让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6月底,全州累计办理婚姻登记2.16万对;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5人次,发放救助物资1963件;初步采集制作标准门楼牌地址56.19万个,制作完成二维码信息27.19万个,上墙安装完成17.8万个;力推“临夏”重名更名工作,临夏市更名为“河州市”的前期调研工作已全面展开……翻开我州民政工作上半年的“民生答卷”,一件件为民爱民的实事,让一个个记录坚实脚印和浸透汗水的民生镜头更加美丽动人。

关键词:兜底保障

镜头——黄海云一家重燃生活希望

临夏县尹集镇新兴村3社的兜底保障建档立卡户黄海云,家中有4口人。以前,一家人靠农村三类低保维持生计。去年5月,他在劳动时不幸摔伤,致使腰部骨折住院治疗,出院后在家休养。州县民政部门了解到其妻子何换菊下肢瘫痪近20年、76岁的父亲体弱多病、女儿还在上学的情况后,将他家每人每月84元的三类低保调整为每人每月350元的二类低保,让他们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说起兜底保障,黄海云脸上流露出笑容,一直重复着一句话:“现在一家人生活没有顾虑,女儿上了职业学校,我们家的生活有盼头了。”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今年以来,我州各级民政部门立足脱贫攻坚大局,着眼“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兜尽兜,并按照国家政策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持续实现了农村一二类低保和特困对象政策性脱贫。“目前,全州兜底保障对象1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14%,比2019年底净增2.6万人。今年上半年,共争取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16.8亿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46亿元,特困供养资金3779万元。”州民政局负责人说道。

在此基础上,州民政局按照州上挂牌督战的要求,突出未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和民政保障对象,建立挂牌督战和蹲点指导工作机制,纵深推进“3+1+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不断完善联系帮扶村东乡县汪集镇马家村基础设施,筹资20万元建设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为47户“三类户”制定个性化脱贫计划,动员三家社会组织捐助资金25万元,协调东乡县民政局下拨临时救助资金29.5万元,对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了相应救助。通过一系列措施,该村保障对象更加精准,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力度持续增强,切实兜牢兜实了脱贫之底。

关键词:民生最大

镜头——马进的故事折射出温情的社会救助

购置生活物资、救助流浪人员、下发困难补贴……今年以来,我州民政部门立足“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要求,锁定民生标尺、聚焦民心所向,奏响了一曲保障民生、服务民众的和谐乐章。

去年11月小女儿的出生,让东乡县大树乡红泉村的马进一家成为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4月,马进在修房子时不慎掉落,导致腰椎骨折,一直卧床休息。州民政局得知这一情况后,协调大树乡政府和东乡县民政局给他家落实了2.5万元的临时救助,还将一家四人纳入二类低保,让他们的生活得以保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上半年,州民政局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后置审批”的要求,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不断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及时救助因学、因病、因残、因灾等有临时性困难的家庭,特别是对在疫情和重病影响下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有效解决了返贫致贫问题。截至目前,全州共实施临时救助16.93万人,救助资金2.56亿元。保障困难残疾人2.55万人、重度残疾人3.26万人,发放补贴资金473万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暖心事业,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如今,我州民政部门通过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将人民群众的民生“安全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关键词:情暖民心

镜头——从怡智慧的转变中看社会福利

近年来,我州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州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9.6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4%。针对这一实际,州民政局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狠抓机构建设、服务质量、特困供养,全面促进了养老服务业发展。

家住临夏市南龙镇尕杨家村54岁的怡智慧,因患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平时生活非常困难,情绪也不稳定,成为该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老人每次看到我们都很开心,虽然沟通有些许的障碍,可是会对护理人员嘘寒问暖,服务结束要走时,老人还不让走,他早已经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临夏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每一个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每一个五保老人的冷暖起居,每一个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每一个孤儿的健康成长……我州各级民政人都记在心头。

建于2011年的临夏州民政局综合福利院,是州级唯一一所集收养、实训、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未成年人救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目前,该院供养来自八县市的特困供养人员109人、3-16周岁的孤儿19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2名。“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大家都来关心我们,这样的好日子真像在梦里一样。”老人张国贤已经在福利院住了6年,是该福利院第一批院民,深切感受着这里的点滴变化:“一个房间两个人住,屋内还有卫生间;新建的淋浴室,冬天洗澡不怕冷;活动中心可以打牌、下棋。”

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州民政局根据州政府办印发的《临夏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推进全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分散特困供养监护服务工作,持续做好特困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全州13所特困供养机构集中供养特困老人904名。“今年,国家将我州列为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之一,目前已下达项目资金1779万元。临夏市城南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临夏市东区街道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永靖县刘家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作为第一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已上报省上审批.”州民政局负责人说道,通过改革试点,到2021年底,全州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本上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

关键词:填补空白

镜头——临夏州精神病人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评审

位于临夏市枹罕镇罗家堡村,估算总投资1.81亿元、占地面积50亩的临夏州精神病人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用地经州政府同意并审批,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

长期以来,我州在精神卫生福利服务方面一直处于空白,这也是全州民政机构建设方面的真空。今年以来,州民政局努力完善服务设施,大力推进民政项目建设。经过多方奔走,争取落实了临夏州精神病人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60张。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州的福利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兜底线、救急难”的整体水平,夯实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将成为我州民政工作“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又一真实写照。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今,随着我州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的步伐,惠民阳光必将照进每个民生角落,照进困难群众心中……

--> 2020-07-18 ——2020年上半年全州民政工作综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39674.html 1 为民生托底 让民心更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