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脚踏实地,在这片土地上倾洒着真情与汗水,书写着临夏文明发展史,土地养育了临夏儿女,承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今年上半年,我州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六稳”“六保”部署,认真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坚决落实好已有土地支持政策,不断唤醒“沉睡”的土地要素,找准破解脱贫攻坚资金难题的“金钥匙”,加大自然资源领域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以“自然资源”的浓墨重彩在临夏大地上谱写出了华丽篇章。
厚土守土 应用尽用盘活资源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州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加之生态环境脆弱,难以开展成片区的土地开发,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难度大。要解决临夏240多万人民的吃饭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守好这片土地,就是每一位自然资源人的本职工作。我们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临夏州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面对现状,今年上半年,州自然资源局始终紧绷耕地保护的弦,恪尽职守,认真开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扎实做好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工作,先后5次从张掖市、金昌市购买易地占补平衡指标3.93万亩,为保障建设项目报批和落地实施打开了症结,确保了“饭碗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临夏市环西110千伏变电站项目用地已完成报批,正在组织供地;
5G基站建设项目和5G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已完成立项;
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南阳渠提质增效水系连通工程、临洮至广河高速公路、临洮至康乐高速公路用地预审及规划选址已通过省厅批准;
东乡县沿洮经济带建设项目安居工程已获省政府批复;
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报件已上报省厅待批;
……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重点项目则是脱贫攻坚的载体,是加快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了有效盘活“沉睡”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今年上半年,全州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先后批准建设用地9个批次,面积203.7公顷;出让供应建设用地28宗,面积65.2公顷,收缴出让金5.4亿元。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调查摸底和复垦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计划复垦7097.77亩,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核5247.77亩。截至目前,批而未供处置面积314.3公顷,处置率达到34%,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
“厚土守土”是自然资源人的最大本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自然资源人的眼里犹如鸟之双翼。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在临夏这片天地里深植“厚土守土”精神,用心用情盘活了临夏的土地资源。
提速增效 便民惠民新出举措
“工作人员很热情,服务态度很好,办事效率高。原本还担心不动产统一登记之后手续会更麻烦,没想到一天就办好了。”在不动产登记办证大厅,市民张先生拿着刚刚办理好的抵押登记证明,连连称赞。
“小窗口”连着大民生,不动产登记是自然资源部门服务社会的最前沿。
州自然资源局以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情”为标准,以群众的实际体验和评价为导向,做“最多跑一次”的减法,做提升服务的加法,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让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我们现在依托省厅‘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正在组织进行不动产‘网上(掌上)登记中心’,即将推出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平台建设,构建‘外网申请、内网审核’模式,最终实现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目的。”州自然资源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今年上半年,全州共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4万件,办理抵押登记业务6678件,贷款金额45.49亿元。
最大限度地发挥窗口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和百姓服务,这是自然资源部门一直秉承的原则。在疫情期间,各级资源部门创新审核模式,通过采取对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市政道路、易地搬迁、民生发展等土地划拨手续实施容缺办理“一书两证”;对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设计方案组织专家采取“不见面”审查等方式,极大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有力的促进了保复工促生产稳增长工作。
“目前,我们系统13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政府政务大厅办理,精简办事环节11个,依法减少申报材料19件,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4个。”州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通过“集中审批”和“阳光作业”,不仅有效遏制了审批运行中的“暗箱操作”,也避免了办件在内部运转中的繁琐环节,使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如今,热情服务、周到细致的不动产登记办理已成为各级政务大厅中最活跃、最突出的亮点。
防灾避险 民生工作彰显温度
“过去的条件非常差,夜里要是下一场大雨,山上的泥土就卷着石块滚下来,有些人的房子都冲垮了……哪里想到如今还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暖和的楼房。”王玉忠以前是临夏市城区北山上的居民,现在搬离了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谈及前后变化的他,眼中是满满的感恩与欣慰。
自然资源工作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一直以来,自然资源部门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今年上半年,州自然资源局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摆在自然资源领域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工作力度,从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拨付、验收程序、档案资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积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联合第三方,每月对全州在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检查排查,做到了督促到位、闭环管理,从而实现了减少贫困人口与减少受地灾威胁群众的双重目标。
严格监管 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原本裸露的山体已经被平整覆土,废弃矿坑在几十台机器的轰鸣声中正在填平,脏乱的厂区和生活区面貌一新……这是近日记者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关滩沟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点看到的一幕。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进一步规范我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州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问题的要求,对标对表,举一反三,认真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退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矿政管理工作,8家探采矿权清理退出,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各级各类保护地内矿业权清理退出工作的地区。同时,强化机遇意识,编制完成了《黄河上游(临夏段)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初稿),筛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个,矿山恢复治理项目11个,总投资8.9亿元。
此外,不断强化自然资源监管力度,严肃惩治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管理责任,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对于矿产资源开采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坚决督促恢复治理到位。截至目前,全州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督察检查矿山企业74家,查封越界开采企业20家,查出安全隐患问题18个,现已整改到位16个。
“地明其理,为万物母”,这是我们的祖先对土地至高无上的赞美和敬畏。绿水青山、丽日蓝天、和谐宜居,这是临夏人民的心愿,也是自然资源系统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只要全州上下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好“舍”与“得”的辩证法,必将保护好脚下的这片土地,让土地上的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