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栋明
盛夏时节,临夏大地花红柳绿。沐浴着明媚的阳光,随处可见田面平整成方,渠系纵横相连;现代设施大棚内,各式蔬菜和花卉郁郁葱葱,惹人眼馋;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一台台机器满负荷运转;现代化养殖圈舍内,牛肥羊壮,一派生机盎然的现代农牧业美景……
今年上半年,全州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州安排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农牧特色产业为突破,以实施产业扶贫为抓手,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州农村经济呈现出总量增加、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临夏广袤沃野处处充满了希望。
产业结构更优
农牧业发展“绿意”浓
“种植赤松茸主要利用农家闲置的玉米秸秆、牛粪等,这是今年4月点种的,6月开始出菇采收,这些天进入了采摘旺季,每天来摘菇,我就能收入80元,比干其他庄稼活轻松、还挣钱多。”和政县引进临夏州夏润高原农业有限公司在松鸣镇狼土泉村、卜家庄乡前坪村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赤松茸,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农业是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今年以来,我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抓手和保障稳定脱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实施了60万亩的“粮改饲”“粮改果”“粮改药”“粮改菜”“粮改油”等种植结构调整工程,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同时,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充分挖掘全州特色优势农产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内在潜力,打造了“东乡贡羊”“和政啤特果”2个区域公用品牌;推荐了“康美农庄”“八坊清河源”“沧山牧歌”牌牛肉和“博强”牌鸡蛋、“松鸣岩”牌啤特果、燎原牌奶粉、安多牧场牌牦牛肉等7个企业商标进入“甘味”品牌目录。特别是我州94家企业生产的特色农副产品已通过省上审核,即将录入中国社会扶贫网和832扶贫平台。
打造农牧业集群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产业链成链,工作环扣环,发展手挽手,“人脱贫、县摘帽”底气更足。近年来,全州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根据各县(市)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牛羊菜果薯药油菜百合”八大特色产业、地方优势产品和“五小”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拓宽群众产业增收渠道,努力实现了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稳定增收产业的目标。 走进甘肃成伯公司种植基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美景。“我把家里的8亩多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生泰公司,年底不但有分红,我还在这里打工,每天也能拿到100多元的工资。”在种植基地务工的临夏县尹集镇新寨村八社村民仲冬莲说。
今年以来,临夏县依托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品牌优势和科技支撑,把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作为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一亩菜十亩粮”的效果,成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
这只是我州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富民增收产业的一个缩影。
畜牧养殖业是我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群众擅饲养、会经营。正是由于这样,我州牛羊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州产业发展中要素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产业,是甘肃乃至西北主要的牛羊及产品集散地。
康乐县鸣鹿乡郭家庄村的马社个,依靠养殖实现了稳定脱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党的政策非常好,感谢党和政府,产业扶贫给了我脱贫致富的机会,金融扶贫打消了我所有的养殖顾虑,我会继续坚持养殖,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马社个逢人就高兴地说。
从“提篮小卖”到基地建设,从“单打独斗”到企业引领……今年上半年,我州牢固树立产业发展一盘棋思想,按照市场引领、政府扶持、科技支撑、企业运作、示范带动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组合拳,有力推动了种养殖的提档升级,让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打造产业扶贫“先锋队”
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农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州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涌现出了八坊清河源、康美集团、伊东羊业、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带贫能力强、带动效果好、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扶贫由贫困户“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
“孵化园投产以来,已收购鲜百合1085吨,涉及东山3个乡镇5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户均增收约4000元。”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在永靖县三塬、太极、红泉等11个乡(镇)的适宜区种植金银花8000亩,同时与九间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对达到收购标准的金银花产品实行保底收购,有力促进了该县百合、金银花种植户的积极性。
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永靖县注资21.2亿元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作为该县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依托刘家峡扶贫产业孵化园,经营黄芪、党参等中药材收购及加工销售、百合产品研发、蔬菜育苗等,今年,又与北京同仁堂强强联手,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带动了永靖县883户建档立卡户融入特色产业,不但增加了收入,也让“刘家峡”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一家家拥有优势品牌产品的龙头企业,通过自身优势,整合链条,实现了农民致富和产业升级。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为贫困户搭建起了融入产供销一体化链条的大平台,使四方均成为农业产业链上的受益者,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推动农牧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加快农旅产业融合
促进观光农业发展
临夏市依托油菜花海,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功打造了折桥镇慈王,南龙镇罗家湾、妥家,枹罕镇青寺、江牌等旅游品牌;
和政县依托松鸣岩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130亩“开心农场”,带动了当地500多农户发展;
积石山县在石塬乡三二家村打造观光旅游区,扶持发展农家乐,开发土族刺绣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有吃头、有带头;
永靖县以三塬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为中心,扶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休闲采摘农业,成为兰州、西宁等周边游客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
现在,正是乡村旅游的大好时节。无论走到哪个县市,随处可见结伴出行的游客在设施大棚内体验采摘乐趣;一个个农家乐前停满了汽车,人们纷纷前来品尝特色美食;农业研学基地内,家长带着孩子体验农耕快乐,享受成熟过程,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时下,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情已不仅仅是看一看、玩一玩,而是有着更多元化的期待,农旅结合也朝着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方面拓展。为此,今年以来,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州积极打造集观光农业、娱乐互动、采摘体验、亲子研学等为一体的体验型乡村旅游基地,让我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了定位和目标。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行走在夏日的临夏大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农牧业产业化的“魅力”之果正散发出独特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