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7月12日

让教育之光照亮孩子们的梦想

本报记者 张姝

“现在‘大班额’‘择校热’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城乡之间、校级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市民张益荣对我州教育的发展深有感触。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我们最高的追求和目的!”奋斗在教育一线上的工作者们激情满怀。

“各类实验室设施齐全,音体美器材完备,能在这样好的学校里学习,很幸福!”这是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心声。

今年以来,我州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振兴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坚决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为统揽,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育项目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措施落实,努力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启了临夏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聚焦脱贫 高效推进教育扶贫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紧迫现实要求,也是促进临夏长远发展、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任务。可以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临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是州上多年以来的共识。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肩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回眸今年上半年我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有太多的精彩令人感到振奋:一系列教育重大项目在临夏次第开放,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有效缓解了“择校热”的局面;乡村学校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政策护航,提高待遇,教育人才的引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教育活力……如今,一幅幅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幸福画卷在河州大地徐徐展开。

“学校的老师给我发了校服、床单、被套,我不能辜负大家,一定会好好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今年春季开学,积石山县小关乡唐藏小学的马丽艳,返回校园时说的这番话,温暖着许多人。

马丽艳只是我州今年控辍保学劝返学生中的一员。“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这是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劝返失辍学儿童入学,既是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夏挖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州教育系统紧盯教育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落实劝返复学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不断巩固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效,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

强基固本 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石

走进永靖县小岭中心小学,整齐的教学楼、开阔的操场、完善的教学设备、美丽的校园环境……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岭中心小学教师刘轩见证了学校的巨大变迁,原来的破旧教室,如今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微机室、书画室、食堂等一应俱全。学校的成长墙上,传统文化、红色教育、养成习惯等墙绘引人注目。“以前上音乐课只有一只口琴,电子琴还是借来的,如今,钢琴、手风琴、小号、长号等乐器应有尽有,教室内也配上了白板,教学过程更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刘轩感慨而言。

“今年以来,我们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一直在外面借读的学生都纷纷回到了本村。春季招生人数达到243名。”小岭中心小学校长金发学如是说道。

校容校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生源的逐年增加……发生在永靖县的这些变化,并不是特例。如今,漫步于我州各县市,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教育投入带来的新气象。

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今年以来,全州各级教育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州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依托薄弱学校能力提升、“两州一县”教育扶贫、为民办实事、幼儿园建设等项目,挥动如椽大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了临夏教育的鸿篇巨制。先后投入2.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能力提升项目312个;投入0.6亿元,全面开展“两州一县”教育扶贫,实施了6个寄宿制项目、101个教育信息化项目、2所职业教育项目、3个教师培训项目、1个推普脱贫项目;推进两类学校建设项目,在全州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151所、乡镇寄宿制学校26所;投入3630万元,在深度贫困县实施81所农村中小学“温暖工程”项目;投入108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07套;投资1.03亿元,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

统筹协调 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盛夏的临夏,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沿着河州大道,来到位于临夏市枹罕镇罗家堡村的州职业技术学校(临夏技工学校)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大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挥汗如雨,紧张施工……

“这所学校是省列重大项目之一,概算投资7.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51亩。建成后可有效解决我州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结构松散、培训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难题。”在施工现场,州教育局负责人一边监督工程进度,一边向记者说道。

州职业技术学校只是我州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教育发展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谋划实施教育项目,努力实现临夏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的一个缩影。

千方百计让“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绝不让他们直接流入社会。为此,今年州上多次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整合扶贫、教育、人社、民政等方面资源,在新建临夏州职业技学校的基础上,还规划新建投资5.8亿元、占地150亩的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文旅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效益。各县市也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广河县计划修建容纳2000名学生的广河县职业技术学校;积石山县投资1.98亿元,计划征地124亩规划新建职业技术学校;临夏县规划投资2.79亿元,在新集镇建设占地136亩的职业学校;康乐县规划投资2.3亿元、占地100亩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这一项项有力的举措、这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必将有力地促进全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让每一个初、高中毕业生实现有学可上、有技可学、有业可就的梦想。

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一个地方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23岁的马小平就是临夏州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中的一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他现在已经成了临夏回民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我是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学的是化学专业,这项政策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平台,让我在回报家乡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上班后的马小平激动地说道。

像马小平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这些新引进的教师,在有效改善我州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同时,也为我州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是教育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我州各级教育部门针对乡村学校学科教师紧缺的现状,从全州调整209名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对口帮扶交流、支教、走教等形式,选派1557名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任教;积极从省上争取了848名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引进140名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全年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学员2万多人次。制定了22项州级培训计划和19项国培计划子项目,计划培训教师1.1万人次,使边远山区的一线教师零距离、面对面接受名校名师的培养和指导,这将有效提升全州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强则临夏强,教育兴则临夏兴。实践证明,在振兴临夏教育的征程中,有困难、有险阻、有挑战,但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河……

--> 2020-07-1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39534.html 1 让教育之光照亮孩子们的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