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伟如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新闻宣传浓墨重彩,舆论引导卓有成效,文明创建熠熠生辉,文艺精品好戏连台……回眸今年上半年我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谓是精彩纷呈,催人奋进。
2020年上半年,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全州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重点领域,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思想舆论保障和精神文化动力。
高举旗帜 强化理论武装
“现在我们坐在家里面就能听到中央的政策,还有村里的好人好事。晚上在广场上还可以一边乘凉,一边从广播里听国内外的大事,真是太方便了。”临夏县井沟乡何王村村民唐占元指着村文化广场上的大喇叭颇有感触地说道。
这是临夏县应急广播中心被确定为省州级首个“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宣讲示范点带来的变化。这一变化,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思想引领,理论先行。今年以来,我州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积极建立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模式,组建成立了由理论工作者、优秀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代表组成的州级理论宣讲团,探索开展“决胜脱贫攻坚 奋斗有我”政策微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宣讲小分队聚焦政策解读,已进村入户开展宣讲1200多场次,发放宣讲手册5000册,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民心 奏响舆论强音
接待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54批次,刊播各类宣传稿件1320多篇条;
州内各新闻媒体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政策”“文化旅游”等专栏,推出了一批接地气、冒热气、有分量的报道;
推动厦门和临夏两地媒体“联姻”,签署深化媒体交流协作框架协议;
……
开创文化新局面,必须要弘扬主旋律,守住主阵地、打好主动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真抓实干,对内提振精气神,对外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营造临夏绿色赶超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吹响奋进的号角,感受思想的脉动,我州宣传思想工作在内容、对象、渠道上的大拓展,形式、手段、机制上的再创新,让宣传视野更加开阔、宣传载体更加丰富、宣传层次更加分明、宣传力度更加强劲。今年上半年,借助各级各类媒体镜头与笔触,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城乡综合整顿整治十大行动、东西部协作等重点领域,策划推出系列主题鲜明、基调昂扬的主题报道,开设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政策”“文化旅游”等专栏,生动记录临夏发展轨迹,广泛宣传推介临夏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全面展示临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在此基础上,注重内宣和外宣相结合,积极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总台和省级主流媒体开展各类宣传采访活动,高质量刊播宣传稿件和视频报道。刊发、播发的《甘肃东乡逐村逐户攻坚摘帽(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探访)》《坚决打赢收官之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临夏县推进易地搬迁,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新春走基层》《伟大壮举》《决战脱贫在今朝》《履职一年间·马天龙 俯下身子 沉下心来 积极履职尽责》《新闻调查》等一批展现我州脱贫攻坚精神面貌和时代精神的新闻报道,讲述了临夏好故事,传递了临夏好声音,不断扩大了临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全国关注的目光。
面对新闻宣传新常态、新形势,我州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整合“台、报、网、微”媒体平台,推进融媒体建设,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2019年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形势下,建立县市融媒体中心动态监测机制,继续着力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引导服务的社会效益日趋突显。6月18日,厦门和临夏两地媒体签署深化媒体交流协作框架协议,内容涵盖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中央厨房”运作机制交流、文化旅游资源推广、人才交流培训、产业交流协作、媒体设备捐赠等有关领域。
为民惠民 书写文化自信
文艺是新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每晚7:30,东乡县唐汪镇河沿村文化广场上的音响都会准时响起,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走出家门,向村文化广场汇聚,或锻炼身体、或打篮球、或打乒乓球、或跳广场舞……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培育新农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种文化”“种科技”“种理念”“种健康”等形式,使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在宣传政策、凝聚人心、改进村风民风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今年,我州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向省上争取到2020年第三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配套资金2268万元。目前,全州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61个,累计投入资金1.6亿多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今年以来,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我州康乐县、广河县和临夏县乡镇村开展了以“同心奔小康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助力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演出16场次。精心编辑出版《临夏灿烂文化系列画册》,已完成初稿,计划7月份完成出版发行。特别是疫情期间,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武汉和我们心连心》、诗歌《我要去武汉》、沙画《致每一位出征武汉的逆行者》、散文《把你们的名字写进家乡春天的诗里》等15部作品在新甘肃刊播发表。向省委宣传部积极争取我州3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达产达标补助资金65万元。
铸魂育人 深耕文明沃土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座城市的品格,关键在精神。今年以来,我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涵盖面广、形式多样,为求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既营造了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又提升了全民的学习热情和文明素质。
今年,我州坚持弘正气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各县市按照州上的统一要求,相继挂牌成立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131个、实践站1198个,成立志愿服务队148支、注册志愿者5.5万多人,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向省上争取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16个,目前已完成挂牌10个。组织开展了全州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从一批批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到不断涌现的身边好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迎来“黄金时代”。临夏人以实际行动印证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暖心帮扶 助力脱贫攻坚
“这些事虽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一年365天,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帮群众办一件事,一年至少能办300多件事,也就能为300多户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马学良是州委宣传部干部,他被选派到那勒寺镇李牙村担任第一书记。来到该村的第一天,他便带领村干部对全村248户群众逐户逐人开展大走访。在走访中得知村民包格吉如一直想为腿部残疾的儿媳办理残疾证,但因不熟悉办理流程,此事被搁置了多年。他主动联系州医院为包格吉如的儿媳做检查,开具残疾证明,奔波于村委会、乡政府、残联等单位,最终为其办妥了残疾证。
一件件实事办好了、一个个问题解决了、一张张精准的帮扶计划上墙了……全州挂牌督战工作启动后,州委宣传部先后召开挂牌督战责任单位专题会议和东乡县那勒寺镇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推进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与县、乡、村一道扎实开展“3+1+1”清零行动,建立了州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数据信息库《李牙村脱贫攻坚进行时》,落实“一户一策”、引领基层党建等工作,扎实开展州委宣传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盼。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奋力开创新局面,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