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7月05日

种下“致富果” 走上幸福路

——记甘肃临夏州和政县啤特果产业发展党员带头人曹辉

曹辉正在给村民们讲解啤特果树修剪技术

本报记者 马麒

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在和政县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山一湾映入眼帘的全是啤特果树,一派葱笼的景象。

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的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异较大,种植啤特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啤特果栽培面积达到了17万亩,产值达1.9亿元,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今拥有“甘肃十大名果”称号的“金果果”,20年前却是籍籍无名的“大路货”。当地许多群众家家户户种着啤特果,却把它当成“烂果子”,谁没有想过靠这个“烂果子”发家致富。

产业之变,还要从三合镇尕新庄村的农民党员曹辉说起。二十几年如一日,他为了啤特果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日夜奔波着,操劳着。

勤钻研蹚出致富路

记者眼前的曹辉,身材结实,肤色黝黑,健谈朴实,这是扎根深沟大山留下的印记。

“那个时候,基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两棵啤特果树,我家里的那棵大啤特果树,以前听爷爷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八岁那年起,我就开始摘树上的啤特果拿到路边分堆去卖,一堆有五六个,能卖一毛钱呢。”曹辉回忆起孩童时期的经历时说。

后来,随着啤特果越卖越多,销售期短、不易保存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曹辉首先想到的是,把啤特果放到地窖中保存。“地窖里的果子只能存放十几天,还是不能彻底解决烂果问题。”看来这条路行不通。

一直受困扰的曹辉几天吃饭都没胃口,家里的肉因天气热,再不吃掉就要放坏了,曹辉儿子曹全斌说道:“把肉冻起来,就不坏了。”儿子的一句话,点醒了曹辉,他自言自语:“要是能把果子像肉类一样放到冰箱里冻起来,那是不是就成了?”

“当时是1998年,我买了台冰箱,把售卖后剩余的果子冻起来,过了将近半个月后再拿出去卖,不仅保存的时间变长了,而且冰冻着的啤特果,吃起来口感更好,买的人更多了。”曹辉从中看到了啤特果广阔的市场前景。

冰箱毕竟容量有限,修建冷库成了曹辉的新目标。2000年,他到兰州、四川等地学习了各种冷库的相关知识。学习完技术后,曹辉邀请专家到尕新庄村修建了一座可存放30吨啤特果的冷库。于是,全州第一座啤特果冷库诞生了。正是凭借着冷冻技术,当年曹辉售卖啤特果一年的收入达到了8万元。

效益是最好的宣传。在曹辉的带动和指导下,尕新庄村群众陆续修建了8座冷库,他还指导附近的马家堡、陈家集等乡镇群众建设冷库4座,储量达到600多吨,每年销售额上百万元,开辟了当地群众靠种果树致富的新路子。

兴产业抱团齐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啤特果销售挣着钱后的曹辉,心里的愿望就是让村里的人都富起来。

2011年10月,正是啤特果挂满枝头的时节,和政县辉林仓储销售专业合作社成立。一开始,不少村民心里直打鼓:“种植就是靠天吃饭,赔本了怎么办?”“这么多果子能卖给谁呢?”

曹辉掰着手指给大伙算起了账:“卖果子,忙活三个月就能赚三四千,比种地多出不少哩。到时候请专家免费教大家种植技术,再把果子卖给果厂,有了技术和销路,不愁挣不到钱。”“曹辉的种植经验丰富,出售啤特果也有很多年了,大家都很信服他。”村民纷纷赞同,立马就有10人入股,曹辉担任理事长。

多年来,曹辉一直相信“科技丰产”的道理。2008年,林科所推广啤特果树修剪技术,第一个主动尝试的人就是曹辉,他在自家80多亩果园开展了这项技术;果树喷施苦参碱、石硫合剂防治病虫害,曹辉又是第一个尝试。

“我们那个时候种啤特果树,没有想过要剪树枝、打药,只看到曹辉他每天去地里给果树施肥、修剪树枝,到了十月,他的又大又好,这时大家才觉得种树也要讲究方法。”村民曹全辉说。

尝到科技带来的甜头后,曹辉不忘给村里人传授经验。他承办了每年举办的6期培训班,对果农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并到各乡镇免费给果农修剪果树、施肥喷药,讲解种植技术。如今,乡亲们普遍接受了果园高产新技术,各家果树结的果子也像曹辉家的一样,品质优良。

慢慢地,尕新庄村的啤特果因果大汁多名气也越来越大了。除了公司统一收购和村民摆摊销售,曹辉还带领村民将精心遴选和包装的啤特果通过“电商”,销往上海、北京、厦门等地。

“用学到的经验管理自家的果树,种植效益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掌握了冷冻技术,每年的一二月我们都能卖出啤特果,一斤在网上卖12块呢。”因啤特果喜获丰收,曹全华一家2018年成功脱贫。

今年是杨春花在合作社打工的第三个年头了,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重担都落在了杨春花的肩上。“每天早上干完家里的活,我就去地里修剪树枝,有时也会跟着合作社成员到临夏市、康乐县等地打工,去年就挣了2万块钱呢。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挣到钱,真是太好了。”杨春花感叹道。

啤特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合作社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如今,合作社社员已达到104户,带动农户超过300多户,经营啤特果园1500多亩、8万多株,建立起了“专业合作社+基地+果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质量标准,集约化销售。亩产由1300公斤提高到3100公斤,每年销售额达365万元,社员人均增收达到21000元。

为群众干事践初心

“我人生中最大的目标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2012年,建党91周年之际,曹辉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立誓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和人民。

带头种植啤特果、带头传授种植经验、带头帮助困难群众,入党以来,曹辉始终牢记自己农民党员的身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

2017年,和政县退耕还林,尕新庄村曹家塄社、马家川社的山上种植了600多亩啤特果树,但由于坡陡路窄,春季种植,秋季果子运到山下十分困难。一到果子成熟时,果农就犯了愁。外出务工只剩老人和儿童的家庭,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烂掉。

曹辉路过看到山上有些树上的啤特果已经烂掉,心里十分难受,就萌发了修路的想法。2019年,曹辉自筹资金,拓宽修整了这条3公里多的农路,打通了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曹辉帮我们解决了山上种植果树的难处,现在路修好了,秋天收获啤特果也轻松了。”

拓宽的是路,连接的是心。新拓宽改造的农路像金色的腰带一样环绕在山腰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2016年3月为三合镇尕新庄小学的学生捐赠校服152套;2018年9月向新庄乡将台村娘娘池受灾群众捐款价值2800元的面粉、清油、茶叶;2020年2月为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2万元……

如今在三合镇,提起曹辉,无人不点赞,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自满。坚持党建引领、帮带困难群众、培育富民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兴办民生实事,在他看来,“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追求,比什么都重要!”

--> 2020-07-05 ——记甘肃临夏州和政县啤特果产业发展党员带头人曹辉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39402.html 1 种下“致富果” 走上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