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7月03日

迎博研友人来临夏之感

博研总裁100期学员 宋平

这次陪同老师和同学们游学考察,虽然参与的不多,但收获很多。真正理解了我们第一次去广州在欢迎晚宴上吴院长所讲的:“在博研,除了在课堂上向导师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课下的交流中向同学们学习。”从兰州的欢迎晚宴,到安多集团的座谈会,再到一起去临夏州和政、广河、东乡等县考察,最后来到巴士课堂。每次听老师和同学们发言,每次和大家交谈,对我来说都是一堂又一堂意义深远的课,时常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触。

每次吴院长和张院长的讲话,都让我认识到博研商学院不只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传递知识、传递文化、传递思想的使者。博研把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学员们聚到一起,创造很多交流的机会,让思想碰撞,让理念对弈,让灵魂交流。虽然加入博研的时间很短,但让我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提高,更大的收获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徐院长关于《科技兴企、产业兴州——打造政府主导、市场主建、企业主营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讲座,让我加深了对博研治学理念的认识,博研不只是把企业家们联系到了一起,而是在打造一个知识交流、文化交流、产业交流的大平台,是在促进人与人的沟通、政府与企业的对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科技与产业的合作、知识与资本的合作。当徐院长讲到“百战归来再读书”,想起余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先胜而后求战”,都是在说知识的重要性,先学习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找不足再针对性地去学习,周而复始,螺旋式的提高。

魏达志教授关于《深圳十论——特区四十年的发展经验与先行示范区的未来突破——兼论临夏奔小康的发展模式及探索》的专题讲座,让我感触很深:一位在四十年前就敢于放弃上海的“金饭碗”,投身改革开放前沿的先驱;一位见证特区发展,为深圳奉献了青春,到花甲之年依然笔耕不辍,为深圳的未来做研究、做思考的学者;一位心系西部,心系临夏,有情怀、有担当的智者。他忍着病痛的折磨,克服临夏的高原气候,给我们带来中国改革最前沿的经验与思考,并慷慨解囊捐助东乡县的贫困学生。“腹中有诗书,心中有大爱”在这位睿智的老前辈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除了这些,我更多的收获来自博研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们。房地产界的资深专家黎班长,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业内经验,每次发言都是出口成章,条理清晰,情感充盈。

在安多的座谈会上,对会谈层次的安排,对讨论要点的掌控和对会议节奏的把握,都让我们非常敬佩;乐观豁达的莫老爷,一位银行家投资家,谦和低调,在座谈会上高屋建瓴的短短几句,就让我们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博学广识的范律师,见证了许多商海沉浮,言谈中有着资深律师的严谨和客观,但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蒙古汉子的直爽与豪情;知性而优雅的张会长,干练中不失温柔,随和中不失通达,出众的演讲水平,静若幽兰的气质,让人很难想象她竟然是一位从事化工行业的老总;豪爽真性情的李团长,天生散发着一种“头狼”的领袖气质,有着李云龙般的亮剑精神,重情义、讲义气;活泼大方的杨慧同学,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跟我们交流了许多房地产营销方面的知识和最新的理念,从她5万元开始投资房产的励志故事到昨天1分钟销售400多套房的骄人业绩,都让人敬佩得五体投地;投资理财专家罗顺坤师兄,听着我对金融、股权等浅薄的认知,耐心地与我交流,并认真给我分析我的一些创业思路,再到后来我们对酒当歌,让我感到人与人的差距虽然很大,但心的距离也可以很近;有颗浪子之心的谢明师兄,给我们分享他在美国独自驾车旅游的故事,还有他对我们西北大漠草原、高山湖泊的热爱,让我们之间产生了很多共鸣;安静而认真的侯永燕同学,在安多座谈会上就坐在我旁边,一会做着笔记,一会在手机上查询,短短十几分钟就对安多的线上销售做出了一个精准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专业的建议,她深厚的专业功底和高效的专业水平都让我惊讶;淡定而犀利的刘青美师姐,虽然很少说话,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抛出一些很尖锐的问题;真诚而热情的梁红梅同学,在安多座谈会上从一位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安多产品要进入华南市场的优势和不足,还有在巴士课堂上我们一起讨论临夏建筑业发展最缺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都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实在和真诚;普通话最不标准的郑楚洲同学,脸上始终带着开心的笑容,他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个人;恬静而悠闲的江水平同学,在巴士课堂上分享的游学感受非常棒,她对临夏的产业现状,临夏要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还有我们最后送到火车站的陈光碧同学,貌似柔弱的外表下竟是一颗仗剑走天涯的心,她独立、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她给我们分享的她从大学毕业一个人到广州发展,工作之后经常一个人到全国各地拓展业务的经历,让我们送行的几个大男人自愧不如。

从开始报名参加博研总裁100期研修班的学习到陪同这次游学考察,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只参加了一次课程,但是每一次联系,每一次沟通,每一次和老师同学及领导们寥寥几句的交谈,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博研人的热情和大爱,感受到了博研商学院治学的严谨和高效,感受到了政府及领导们的重视和付出,也深刻意识到自己有太多的短板,尤其是知识的匮乏、理念的落后及执行力的不足。但是我很幸运能够参加此次学习,有幸加入到博研这个大家庭,有幸认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将化感慨为动力,以这次参加博研的学习为新的起点,珍惜时光、加强学习,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岁月可待,未来可期!期待更多的博研人走进临夏,期待博研的企业家们到临夏来投资!

--> 2020-07-03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39358.html 1 迎博研友人来临夏之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