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淑娴 赵好飞
开栏语: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州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夏时的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政治高度,从“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的全局高度,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和工作力量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仅2019年全州减贫13.49万人,贫困村退出403个,贫困县摘帽5个。
为了聚焦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全景展示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巨大成就和成果经验,形象反映我州脱贫攻坚工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生动展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报从本期开始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以飨读者。
“日新月异”这个词用在今天的布楞沟变化,实在是恰当不过了。
6月14日,记者再次来到东乡县布楞沟村,几场透雨让布楞沟流域干涸的大地泛出绿意,放眼望去,这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布楞沟村位于布楞沟流域最东面,曾经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山村,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等在这里尤为突出。由于干旱少雨,广种薄收,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乡亲们的生活极度贫困。
但如今,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乡县视察时叮嘱大家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尽快变成现实,“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在布楞沟流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战胜种种困难,让布楞沟群众迈上了幸福路。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正悄然变成现实。
如今,布楞沟村这个被称为“渴死麻雀摔死蛇”“悬崖边”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社两旁鲜花盛开,红瓦灰墙整齐排列,光伏发电给老百姓带来了收益,“花馃馃”扶贫车间让妇女有了自己的零花钱,WIFI网络全覆盖让百姓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暖棚养殖增强了群众致富的信心……“布楞沟村已今非昔比,水、电、路、房、网样样都不落下,群众们的素质提高了,他们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陕斌杰告诉记者。
记者走进布楞沟新农村,见到76岁的马仲成老人正拎着鸟笼在村子里遛弯。老人说,这可是他的宝贝,每天出门遛遛它,还能督促自己锻炼身体。回家后,老伴儿已经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做好了早饭。吃完饭,老人习惯性拿出手机看看新闻,给院子里的花浇浇水,日子过得悠闲自得。
当问及这几年布楞沟村的变化,老人有说不完的话:“7年前的布楞沟村不通水,吃水要往返十几公里的洮河挑水。人背畜驮的羊肠小道,路也只有这一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民们想要外出务工或者购买生活用品,就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达板镇。
习总书记来过我们村后,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家户户院子里都通上了自来水;宽阔的折红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到达板镇只需要15分钟;我们住进了新农村,村子变漂亮了,我们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了。这一切都是习总书记的关怀、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布楞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说起我们的村干部,一个赛一个,都是踏踏实实干事的好干部,村里哪里有垃圾点,村干部带头收拾清理,哪家有困难,村干部就上门来解决。我有五个儿子,都比不上村干部平时对我们的照顾和帮助,他们真是比亲儿子还亲。”说起布楞沟村的几个村干部,马仲成老人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在村史馆,记者碰到了来自临夏县井沟乡果园山村的村民马成良一家。马成良告诉记者:“我的祖辈就是布楞沟村人,曾经因为穷,祖辈们搬出了大山,这次专门带着家人、亲友来看看习总书记来过的地方,看看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如今,到咱们布楞沟村史馆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村史馆下面正在建设民俗馆和停车场,建成后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布楞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如祥介绍道。
今年47岁的马建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在村里经营着祥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以前在山上的家里养了几只羊,那会儿村里不通水不通路,羊喝的是洗菜水,饲草也拉不进来,养殖规模很小。习总书记来后,村里路通了、水来了。2015年我贷了30多万元贷款办起了养殖合作社。”马建英说。
合作社刚成立时,村民们穷怕了,又都不敢入股。马建英决定,不管合作社是赚是赔,一年都按入股金额的10%分红。于是,第一年入了6户建档立卡户,2019年又入了10户。现在合作社常年羊存栏300多只,年可出栏育肥羔羊1000多只,年可获利15万—20万。合作社还为入股村民和附近散养户提供无偿技术指导和培训。“一人富了不算富,邻里邻居都是一起过了苦日子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了,也就对得起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了。今后我希望还能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马建英说。
走进马建英的家,电脑、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电以及现代式家具一应俱全。回想起以前山上几间黑乎乎的土坯房,马建英感慨万千。短短几年时间,自己曾经吃过的苦说给孙子们听,孩子就像听故事一样。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乐,从幼有所养到幼有所教,布楞沟村还在不断地变化着。马仲成老人拿着养老金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马建英的孙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高质量的幼儿园、小学。七年前习总书记的嘱托一步步落到了实处,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