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6月13日

乡乡有帮手 村村有奔头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帮扶积石山县四乡八村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陈礼娟 张姝

6月4日,积石山县寨子沟乡麻沟村富民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牛养殖场内,建档立卡户杨金荣正在给牛添加饲料,圈舍里的牛大口大口地吃着青贮饲料,头头膘肥肉厚。养殖场负责人任晓峰告诉记者:“到了月底,这些牛就能出栏,群众可以领到分红。”

麻沟村山大沟深,连绵群山如锁链般束缚着这里的人,由于内生动力不足,全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过着简单清贫的日子。2017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帮扶工作队入驻麻沟村,驻村队员走遍这里的山山峁峁,对村里所有的群众进行了走访,摸清了建档立卡户的情况和致贫原因。用他们的话说:“只有摸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在挨家挨户的“唠嗑”过程中,一个中长期扶贫计划在他们脑海中慢慢成形。为了让计划尽快落地,驻村工作队队员不分昼夜开始忙活,为具有养殖能力和意愿的建档立卡户每户奖补5000元,农户自筹5000元,购买1头基础母牛,进行自繁自育,发展养殖业,并按每头300元进行参保,降低养殖风险。

为了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2019年,总投资360万元的麻沟村富民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牛养殖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金川公司投入210万元,143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自愿入社。为了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激发群众“我要富”的内生动力,合作社采用“义务出工制”的方式,规定合作社成员每年在养殖场义务出工不少于5个,超出的按一个工100元进行分红,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这样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在积石山县就有4座。

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马玉福,因父亲意外去世精神日渐消沉,不知前路在何方。金川公司的产业扶持项目让他树起了靠养殖创业的信心,一听到奖补政策,他果断购买了一头基础母牛。由于专业对口,马玉福对饲草饲料、圈舍管理、消毒防疫样样精通,当年,他养的母牛就顺利产下1头牛犊,小牛犊5个月时,马玉福卖掉小牛,继续购买基础母牛,“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头牛”的愿景真在他家实现了,目前养殖数量已达10头。 “金川公司给我们村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如果不是他们的大力帮助,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干什么。”谈及今后的发展,马玉福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养殖大户,还要更好地引导和帮助村民致富。

随着帮扶项目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群众热衷于养牛,饲料市场出现了缺口。金川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石山县群众几乎户户种植玉米,但在种植饲草玉米上动力不足,何不在这方面做文章?

2019年,金川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又以安集、关家川、寨子沟、刘集乡的8个村建档立卡户为重点,结合积石山县“粮改饲”产业发展规划,以每亩奖补400元的标准扶持群众发展饲草玉米种植,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155亩,比去年增长1倍多。

“去年我种了12亩饲草玉米,青贮饲草58吨,每吨按400元算,去年收入2万多元,这还不包括金川公司发的奖补。每亩地比种传统玉米收入翻了一番。”关家川乡赵家湾村赵家湾社群众赵希海说道,“去年,大家都尝到了甜头,今年我们村全都种了饲草玉米。”

随着饲草玉米的大面积种植,部分群众又多了另外一重身份——青贮玉米商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我们这儿种的青贮玉米品质好,备受欢迎,去年我收了120多亩地饲草玉米,青海等地的商贩上门来取,赚了8万多元。”郭家社群众朱子良说道。

“始终与群众心贴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初心和使命。”采访中,金川公司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队长马虎中说道。

--> 2020-06-13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帮扶积石山县四乡八村工作侧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42351.html 1 乡乡有帮手 村村有奔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