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怀斌 靳林青
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年近古稀的农民马一吉勒为了“活出个样子”,历尽艰辛初心不改,书写了一段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佳话。有人用花儿夸奖他——
凤凰山顶上的松柏树,
枝叶(们)伸向了蓝天;
阳洼村里的一吉勒,
竖起了勤劳致富的标杆……
6月12日上午10时,夏日的骄阳将阳洼山晒得暖烘烘的,此时马一吉勒已将45只山羊赶到3公里外对面的山坡上吃草,自己回到养殖场给40多只母羊、30只小羊羔和6头牛添加饲料……
从早晨6点到现在,他一直没有休息。记者在养殖场见到马一吉勒时问:“老马,乏了没有,什么时候休息……”他笑呵呵地回答:“饲喂牛羊都是轻松活,没有乏,牛羊开始吃早饭了,我也准备去吃早饭了。”
记者看到,马一吉勒在牛棚羊棚间跑来跑去,就像年轻人,丝毫没有疲倦的样子。当他走近时记者才看清,黑黝黝的脸上只有一对大眼睛和牙齿发白、发亮,和记者握手时,看到他的手背和胳膊比脸还黑……“天天风吹日晒,我成了黑人了,你们不要笑话……”马一吉勒不好意思地说。
记者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生荣和帮扶联户长唐英花交谈时了解到,马一吉勒一般都在上午10时至12时吃中午饭休息。于是记者随马一吉勒来到他家聊起那些不平凡的往事——
和许许多多的东乡农民一样,马一吉勒生活的地方山大沟深,住在高高的山梁上,大部分承包地又在陡峭的山坡和山脚下,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不一样的是,他的家庭曾经有过很多不幸。
提起往事,马一吉勒强忍着内心悲痛,眼角不时噙着泪花。
原来马一吉勒出生不久,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和姐姐养育成人,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21岁那年,母亲患病,下半身瘫痪,之后的20年,都是在照顾母亲中渡过。“那20年,我一直在努力,想着把庄稼种好,让母亲吃饱肚子;能把钱挣来,给母亲看病,自己能娶上个媳妇……”马一吉勒说,“母亲去世前几天,天天拉着我的手说,娃啊,你要活出个样子来……”
母亲去世后,母亲的话语一直刻在马一吉勒的心中。他深深懂得母亲说的“活出个样子”就是娶上媳妇,有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也是他活着的意义和奔头。
1995年,马一吉勒结了婚。他的诚实和勤劳,使夫妻两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在山上挖中药材卖钱,用整整积攒了两年的钱买了3只母羊,开始了养羊的历史。
婚后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幸福,马一吉勒总想把羊养多一些,通过养羊致富,这也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到了2013年,羊已经发展到13只,他成了村里的养羊大户。
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5月的一天,他家羊圈上面的悬崖塌下来,把13只羊全压在下面,没有一只存活下来。妻子哭天喊地,马一吉勒首先镇静下来,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是家中的顶梁柱,我不能垮。”接着便劝说妻子:“我们可以重头再来,一定会养上更多的羊……”
就在这一年,国家的扶贫力度空前增大,群众的困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马一吉勒家不幸的消息传出后,乡、村干部、帮扶工作组成员给他家送来慰问物品,并用实实在在的帮扶为他家解决困难。
帮扶单位甘肃银行为他提供了2万元低息贷款,修建了一座简易羊圈,买了20只基础母羊,重新开始了养羊之路。
从此,马一吉勒每天的日子都在围绕着羊忙活,两年后,他不但连本带息还掉了银行贷款,而且羊圈里还存栏了30只羊。
就在马一吉勒一家走向美好生活的时候,又遭受了生活的一记重击:他的大儿子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儿媳改嫁,撇下了年幼的孙子。这一变故,让这个家庭阴霾笼罩。
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压垮这个朴实的东乡汉子,他回忆道:“当时,我对妻子说,我们不能垮,我们垮了,整个家庭就垮了,我们必须把孩子和孙子都要抚养成人。”
抹去眼角的泪水,当时已经63岁的马一吉勒再次扛起肩上的重担,振作精神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
乡村干部看到马一吉勒虽然年纪大了,但他想通过养羊致富的心愿特别强烈,就帮他贷了5万元精准扶贫款。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马一吉勒利用山脚一块荒地砌起了围墙,修建了3座羊圈,扩大了养羊规模。这几年养羊,让他和羊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了:“现在闭着眼听羊叫唤,我就知道是哪一只了。”看着满圈的羊,他就不觉得累。
脱贫路越走越宽广。马一吉勒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会降临在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中。
岁末年初,东乡人民世世代代盼望的折红公路,从马一吉勒家门前的山脚下穿过,而他的养殖场和土地都在公路旁边,成了黄金地段。
马一吉勒说:“这两年,我常常从梦中笑出声来,党和政府把好日子送到了家门口,我还想多干几年,干出个样子,来报答亲人和我们的帮扶干部……”
一条道路,让他们家的生产生活成本大大降低了。现在运送羊只、购买饲料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让马一吉勒产生了扩大养殖的想法,他让五十多岁的妻子当户主,于今年4月又申请得到了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用这笔钱精心挑选了6头母牛。“这6头母牛真给我长精神,有三头牛怀犊了,很可能在7月、8月、9月各下一头小牛犊,一头小牛犊值1万多块钱呢。”说起养牛的事,马一吉勒一脸的笑容。
马一吉勒在给记者讲述时,总是流露出对党和政府、帮扶干部的感激之情。他说:“每一项扶贫政策,杨主任(杨生荣)总是让我们家享受;每遇到困难,杨主任和干部们就到家里来帮助解决。”马一吉勒还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唐主任(唐英花)非常关心我们家,她和我的妻子关系好,叫我妻子每天给我做好早餐、午餐、晚餐,让我吃得好,保护好身体……”
说起今后的打算,马一吉勒带记者走出家门,指着对面的山说:“如今山上开始栽树了,我养的那些山羊不能放养了,我要带头保护山上的树木,准备把山羊全部卖出去……原来我是村里最穷的人,如今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过得好了,现在我有责任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