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过去一年,我州抢抓国家一系列政策机遇,结合州情实际,积极出台十八条《临夏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像方大集团、凯帝斯电梯、吉明鞋业、甘肃拓奇、吉美包袋等市场前景广阔、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临夏,为我州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招商引资是增加投资、扩大开放、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助推器,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尺。实践证明,推动一个地方的发展,主要有三个要素:投资、消费和出口。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州的消费和出口带来消极影响,唯有在加大投资上做文章。如何加大投资?作为民族贫困地区,招商引资为其首选。正因如此,州委书记郭鹤立强调,全州上下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优的环境、更实的举措,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头号工程”,实行全员、全域、全产业、全方位招商,努力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乐园。
招商引资的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招商引资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增量。今年是我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大建设大发展、改革创新之年,更是为“十四五”打基础、做谋划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东部产业第三次转移的机遇,全力抓招商,形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工作态势,以强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积聚跨越赶超的新能量。
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就是要有新思想。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实践的跨越。在推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创新、敢做敢为、善抓善成,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用新观念开创新局面。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足用活政策,努力破瓶颈、解难题、开新局,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创新意识抓招商,以竞进状态抓招商,以共赢理念抓招商,以服务姿态抓招商。
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就是要精准招商。必须聚集全州上下全资源和正能量,改变以往招商引资固有模式,招商范围从“面”定位到“点”,招商项目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灌溉”,采取外出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方式,围绕我州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引进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引进一个重点项目、壮大一个优势产业、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集群发展效应,为加快经济发展打造重要增长极。
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就是要完善招商引资平台。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州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园区,都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建设好这些平台,尽快完善硬件配套设施,这是招商引资最大的优势,就能吸引更多的项目。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和产业链延伸方向,进行“补链”式招商,有效嫁接改造现有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也使引进来的企业迅速融入当地产业体系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台阶。
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就是要加强“后服务”。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再下功夫,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按照州委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乐园的工作要求,拿出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主动上门对接,用真心诚意赢得企业信赖、赢得项目投资;要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着力营造“安全、便捷、利民、友善”的新时代临夏环境,切实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保姆式”服务,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开创投资促进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投资增量的第一抓手,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商夺资”,奋力谱写富民兴临新局面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