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0年06月03日

盘活“党建棋” 念好“牛羊经”

——广河县三甲集镇新庄坪养殖合作社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马茹萍 通讯员 马吉志

近日,记者路过康临高速公路三甲集段,看到北山半山腰上“党建引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而矗立在北山脚下的三甲集镇新庄坪养殖基地已成为当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新庄坪养殖基地是广河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产业,该基地总投资3907万元,占地81亩,总建筑面积8136平方米,建设有牛棚82座、羊棚64座。

记者在该基地看到一排排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圈舍,听到一阵阵“咩咩咩”“哞哞哞”的叫声,似乎向外界炫耀着“喜羊羊”和“牛大哥”的幸福生活。

“为彻底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通过党建引领鼓励有发展意愿的搬迁群众发展牛羊养殖,彻底解决群众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难题。”三甲集社区党委书记马成明告诉记者。

如何让单打独斗成为抱团发展,让牛羊产业释放最大产业效应,一直是困扰三甲集社区党委的一大难题。今年3月,三甲集镇成立新庄坪牛羊养殖合作社党支部,通过大力推行“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模式,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将分散养殖的群众组织起来,通过规划设计、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共享等方式鼓励养殖户搞绿色循环养殖,全力推进党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牛羊产业升级的步伐,最大限度释放出了“黄金效益”。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火车头”作用和养殖党员“领头雁”效应,创设“党员示范户+绿色示范户+养殖户”三户联建模式,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模式,发展绿色循环养殖,倾力打造广河牛羊肉绿色品牌“新航标”,带领广大群众念活“牛羊经”,走好“羊关道”,过上“牛生活”。

“从山上搬下来后,我们一直担心没有地方养羊,后来这里修建了牛羊养殖基地,鼓励我们发展养殖。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响应号召带头搞绿色养殖,现在我养了96只羊、5头牛,喂的都是青贮饲料,一年收入也不错。今年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协调帮助下,银行又给我们贷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我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党员示范户马勺不说道。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只有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才能最终实现拔穷根。新庄坪养殖基地目前有养殖户146户,牛存栏1324头、羊存栏9132只,年户均增收达5万元以上。

“这个羊棚是政府给我们这些有养殖想法的易地搬迁户修建的,我现在养了75只羊,已经卖了3批,一年可以卖出4批,能挣个五六万元,养活一家人没问题。”养殖户马牙古白一边喂着羊一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满足搬迁群众的养殖发展需求,合作社党支部正在牵头实施第三期新庄坪养殖基地建设,基地统一流转土地132亩,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建、政府统一建设配套设施的方式,修建牛羊圈舍116座。

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合作社党支部帮助群众走上了抱团脱贫的特色发展之路,带动贫困户由“输血”变为“造血”,切实做到了摘穷帽拔穷根,让搬迁群众走上了一条联户养殖的致富路。

--> 2020-06-03 ——广河县三甲集镇新庄坪养殖合作社发展侧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29600.html 1 盘活“党建棋” 念好“牛羊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