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瑞鹏
孩子们欢快地走进民族团结主题公园。
这里,30万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同心谱写民族进步新篇章!
这里,地处大美临夏的东南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温暖小城——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
康乐县人口30.5万人,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60.65%。多年来,康乐县高站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胭脂三川齐力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县9.42万人实现稳定脱贫、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30.98%降至1.33%。
发展惠民,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石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有物质基础,也才能得到各族群众认可和支持。
康乐县附城镇总人口42474人,其中少数民族24213人,有回族、汉族、东乡族等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集乡镇。为促进辖区各民族的和谐稳定,附城镇引导各村在村民知情大会和两户见面会上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如今,全镇邻里和睦,增产增收,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8岁的马素腾是一名东乡族小伙,过去一家6口蜗居在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2017年5月,得益于棚户区改造,马素腾和新治街前巷的280多户群众搬迁到了附城镇新集村的新农村。他和不同民族的群众成为邻居,大家和睦相处,他还和家人经营起了农家乐。
我们搬迁到这里住上了新房子,开起了农家乐,生活有了奔头。新农村里有回族也有汉族,村委会不时举办村民知情大会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大家相处得很和睦。”马素腾说。
据附城镇党委书记张华介绍,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该镇紧抓宣传、引导、教育三个关键,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现代传媒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群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注重把民族团结进步同典型引领相融合,通过推进‘一抓五评两促’党建品牌的创建,在各民族中间选出好公婆、好儿媳及脱贫光荣户,在全社会树立典型。同时我们将民族团结进步同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融合,大力解决各民族群众关心关注的水、电、路等难点问题,使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张华说。
近年来,康乐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3+1+1”冲刺清零行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核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户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扎实推动问题起底、任务清零。同时,创新提出“十个一”工作法,建立包抓村制度和驻村蹲点制度,将县级分管领导和扶贫办主任的电话公布到户,建立覆盖县乡村社户的微信工作群,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义务教育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改革走在全州前列,公共卫生保障和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全县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注重宣教,促进各民族互融共发展
康乐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倾力培育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今年3月底,康乐县启动了牡丹观光园建设项目,在发出《共创园林城市,共建绿色康乐“牡丹树捐赠活动”》倡议书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踊跃捐献牡丹树7000多株。
“牡丹、芍药、月季、大丽花……牡丹园里的花卉树木主要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宗教界人士、爱心企业家捐助的,仅百年以上的牡丹树就有200多株呢!通过牡丹树捐赠活动,切实感受到全县各族群众干部团结一致建设美丽新康乐、让我们康乐成为园林县城的决心!”康乐县园林局局长宋爱忠感慨地说。
在牡丹园打零工的苏集镇苏集村村民邓玉梅心里也乐开了花。在家没有农活的她来到牡丹园建设园区干些零碎活,每天能挣100元工资。“这是我们康乐最大的牡丹园,这些牡丹都是各民族干部群众捐赠的,数量多、花朵大,看着就舒心。到这里来打工的有汉族、也有回族,我们一起干活,也算是为美丽康乐建设出了力。”
据了解,这个位于虎关乡关丰村吴家川附近的牡丹园规划占地面积约200亩,今年6月底将全部完工。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县城周边环境质量和区域知名度,成为康乐县一张旅游新名片。
寓教于学,让民族团结根植下一代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民族团结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始建于2014年的康乐中学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爱护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珍贵局面。康乐中学多次获得“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康乐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全校有学生3405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00多人。近年来,学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编纂民族团结读本,结合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大型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歌手大赛等。”康乐中学教师王世龙说。
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学生自己制作的手抄报、优秀作文、绘画作品里处处可以看到关于各民族互帮互助的场景。
如今,无论是大街小巷在机关、校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民族团结和睦友爱的温馨氛围。走在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只见亭台楼阁、绿树葱郁,公园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融入其中,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棵石榴树是全体县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共同见证并栽植的,它象征着康乐县30万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今年康乐县着力打造了以一墙、一园、一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创建品牌。一墙指的是在每个村设立一面民族团结文化墙。一园指的是在县城打造一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在各村打造一处民族进步小花园。一游指的是结合乡村旅游,在重点线路景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组织具有康乐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游活动。相信通过以上措施能大力提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康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办公室主任马晓琳介绍道。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形容中华各民族关系时,曾打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全面小康也是一样,各民族就是要共同繁荣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2020年2月28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康乐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然而,脱贫摘帽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